韋民
(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我國經濟建設發展讓文化建設日新月異,全民素質提升成為時代發展主體,藝術類人才在市場中空前火爆,尤其是音樂專業課程更是人才濟濟。但是,基于我國高校音樂專業課程的發展過程較短,且始終不變的教學方式,導致音樂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影響音樂事業在新時代中的新發展。因此,在當下環境推動之下,高校音樂專業課程必須要走向改革,實現新時代的新教育,提升我國音樂人才專業能力及素質。
高校音樂專業課程的制定并沒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標準而改革,始終停留在傳統教學階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學校對改革的重視程度不夠,其次是音樂教師觀念傳統,在不同時代下采用相同的方式進行音樂教學,導致學生在完成學業進入社會也難以快速適應社會環境。高校必須要改變以往只要教會學生唱歌、跳舞的教學理念,而是要跟隨時代發展步伐,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但就目前而言,高校音樂教學還需要對此多加努力。
教師過于重視教材及大綱的設定,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也根據教材及教學大綱來傳遞知識,但是陳舊、傳統的教育方法無法讓音樂教學凸顯特色,從而導致學生在一成不變的學習中逐漸地喪失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相同,都無法在課堂中展現特色,沒有新意的教學模式,逐漸地磨光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
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的固化,是導致高校音樂無法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學觀念的改變是音樂教學改革的第一步,教師需要根據時代發展過程中的音樂變化進行教學,讓教學模式能夠更加適合現代學生需求,讓學生能夠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實現飛速的成長、因此高校音樂教學必須要提升觀念、創新思維、創造新的教學模式,讓音樂教學能夠實現時代創新改革發展。但在創新過程中需要注意與時代的結合要密切,以系統性、專業性、開放性作為教學改革依據,實現大范圍音樂教育的改革,讓新的音樂教育能夠得到全面的普及。改變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課程設置問題的解決方式需要教師加深對課程之間的關系了解,明確認知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目的為何,然后在開展教育過程中讓更多的科目可實現互補,創造系統性音樂教學。
1.交叉學科教學與滲透學科教學。高校音樂課程教學改革需要教師了解音樂專業和其中專業間的關系,才能找出最佳的方式對高校音樂課程進行優化,在優化過程中要重點表示教學內容特點,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教學課程時能夠達到全面的提升。因此,音樂教師可與各科教師進行溝通,并將其他科目的重點教學融入音樂教學過程中去。
2.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高校音樂課程教學課程組合十分必要,可解決不同藝術學科之間的矛盾,還能調動學生音樂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在課程組合過程中可根據各個學科屬性進行簡化,并將其歸于一類,實現課程創新的目的。比如組合過程中可將即興彈唱可作為新科目;器樂合奏、器樂組合、器樂選擇、器樂表演等可作為新的組合課程;合唱指揮、聲樂演唱等可作為新學科,增強學生在音樂實踐力,并能夠快速的應用。在課程組合經過組合后,實踐與理論教學中雙管齊下,提升學生音樂實踐及理論能力,從而讓教學效率得到不斷的提升。
3.以綜合能力為培養方向。音樂專業實踐能力強,還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因此在音樂教學課程中音樂表演是一種實踐創新活動。但是實踐創新并沒有想象中那般簡單,在藝術實踐過程中需要開展各種的藝術實踐活動,這便需要有專業的人才對活動進行策劃,讓學生能夠經過音樂專業的學習具有創新組織能力,便可在實踐過程中實現音樂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培養過程中,音樂課程改革設置需要從全方位出發,培養復合型人才,強化學生的實踐、創新、創業、組織等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不斷提升的社會要求中茁壯成長,有效利用各種信息全面提升自我能力,在走出學校之后,快速的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提升自身競爭能力,適應時代潮流發展,滿足各個單位對音樂專業人才的需。高校專業必須要以綜合能力培養作為重點,合理構建課堂組織架構,讓課程實現全面的組合發展。
創新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高校音樂課程教學水平及效率,高校中若非音樂若非專業課程,其課程的安排則會十分有效,因此音樂教師必須要相處能夠提升課堂效率的方式方法,讓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特點明確,提升學習的音樂學習興趣,找出在有限時間內最大程度發揮音樂教學的音樂教學模式。以下將講述幾種有效的音樂教學創新模式,期望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興趣及能力。
1.情景代入法教學。設置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在沖門音樂氛圍的教室內進行學習,深化學生對音樂情感表達的理解。音樂有舒緩疲勞、緊張等能力,也具有情感表達的能力,不同的音樂作品中的情景表達都是不一樣的,這正是音樂的魅力所在。情景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并且應用十分廣泛。其中《動物狂歡節》教學中的前期階段,為了讓學生快速融入接下來的音樂教學,教師可以先播放一小段關于《動物狂歡節》的電影片段讓學生們對其欣賞,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象,深陷于西方管弦樂的優美曲調之中,并陷入沉思開始進行思考其中的音樂情感,并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實踐中便能記住學習中的感受,從而在表演過程中更加的流暢。
2.開放式教學。高校傳統音樂教學模式與其他學科一樣,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都以教師為課堂主體,這導致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生無法充分地發揮其能動性,被動接收知識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高校教育改革首先便要遵循的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原則,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自由的發揮自身的想法,教師要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充分的與老師進行互動,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音樂專業課程學習,繼而提升學生的興趣及專業能力。
3.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需要通過課內及課外的雙重實踐,來加強學生的音樂時間能力。但是,實踐教學中最為普遍的便是課外實踐,讓課內實踐得到了良好的延伸,并且教師可通過課外實踐對課內教學成果進行準確的判斷,了解學生的課程理解能力。在課外實踐過程中,可以學校組織為主,在校內進行文藝會演,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及舞臺表現能力,并對其實踐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做出評價;或者可下鄉進行送溫暖活動,在匯演中重點展現音樂風采;或者開展音樂比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態度,同時還要加強專業能力的考核,讓學生能夠不斷強化自身音樂技能,在更多的音樂活動讓高校音樂人才能夠充分發揮其能力。高校音樂課程教育改革之后的評價方式也要更新,建立切實可行的藝術管理方案,以信息化技術為依托強化教學及課程評價機制,讓課外實踐與課內學習進行有效的連接,讓音樂專業的考核更加的全面化。同時教師在不斷改進教學模式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課堂之間的互動教學,讓師生之間能夠存在雙向的選擇,改善學生的日常學習態度,多給予學生發揮自身能力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展現自身的音樂能力。
4.網絡教學。網絡教學在如今教育界中已經為一種新常態,各種技術、媒體等等都能夠利用在高校音樂專業改革中去。新媒體時代,網絡教學平臺的數量超乎人們的想象,因此高校也必須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利用各種技術信息開展網絡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課外享受課內教學,比如,學校可開展微課、慕課、自由建立專屬教育平臺等方式都能夠提升高校音樂專業的能力,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到地域、時間的限制,打破空間規則,進行有效的音樂學習,讓音樂教學專業真正實現顛覆性的改革發展。
高校音樂專業的教育改革可謂是勢在必行,作為我國音樂事業提供人才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在改革過程中需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展開多樣化教學,實現高效音樂專業教育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