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開艷
(四川省攀枝花市弄弄坪學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就目前的發展階段而言,初中教學正處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階段,所謂的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書面知識的同時獲得一定的額外知識,從而達到綜合能提的提高。數學的核心教學素養是數學知識和思想的綜合反映,是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發育還不成熟,思維還未發展到一定的層面,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理解數學的核心理念,以此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從源頭出發,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需要將理論知識、學生的文化趨向和發展情況相結合,引導學生培養核心素養。傳統的課程設計一般比較簡單,有固定的套路,使得課堂教學平淡無奇,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價值,也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更加艱難。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求在課堂學習的同時不僅需要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記憶,還需要深入了解課程文化的背景和應用的重要性,將理論知識和核心素養有機結合,在教學設計價值提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總會有“壓軸題”的存在,壓軸題是鍛煉學生思維和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教師需要在解題步驟和方法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開闊性思考,分析問題時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在步驟的銜接上注意嚴謹性,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在此類題目的講解備案過程中,教師要查閱篩選地給學生提點部分題目以外的知識,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打好基礎。
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是最直接的引導方式,可以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數學這門科目所蘊含的美感。傳統的課堂教學是直線式教學,傳授知識點、例題講解和練習的點線結合方式,直接的講解主要數學知識。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直接,但是卻容易造成學生興趣降低、課堂注意力分散等缺點,使得教學難以持續。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由原本的排斥狀態逐漸變成興趣性的喜歡,將枯燥無趣的課本知識變成生動靈活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減少學生對知識的距離感,從而在穩固的知識基礎上更加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將“雞兔同籠”或者《九章算術》等與代數相關的歷史故事結合,自然的引入關于方程的教學。像《九章算術》中的一個題目,“今有五雀六燕,集稱之衡,雀俱重,燕俱輕,一雀一燕交而處,衡適平,并雀、燕重一斤,問燕、雀一枚各重幾何?”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分別設x、y為雀、燕的單個重量,就可以簡單的求出答案。用這樣的故事開啟教學,會使學生對相應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理論知識的學習只能初步的培養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在實際應用的方面加以鞏固和發展。過去的數學學習中,側重點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對于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夠重視,在實際答題方面更是只注意套路,沒有對知識進行擴展延伸,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教師需要對不同的題目選擇不同的切入點,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傳統的單向灌輸式講解轉變為雙向的交流式探討,把理論知識和解決問題更深層次的結合,綜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進行“函數”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將天氣狀況的記錄分析設置為研究性題目,讓學生進行相對長期的探究,形成連貫性的知識反應。在對學生的記錄結果進行審核反饋的過程中,教師對不同學生的思考角度有更直觀的感知,對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也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日后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同時,探究性題目的設置還使得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在課下自主去了解更多關于數學的知識,使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又使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結合,讓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以更廣更深遠的發展。
數學核心素養理念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從早期簡單直接的單向直線式教學進行教學改革,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貫徹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在對學生提出高要求的同時也給數學教師帶來了更嚴峻的任務和挑戰,初中生還處于認知塑造階段,獨立思考的自我意識不夠全面,多數時候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需要在備課、提問、課堂教學、教學反饋等多個層面進行充分準備,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注重細節,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其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全方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