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內鄉縣衙博物館,河南 南陽 474350)
所謂文字獄是指因文字而獲罪。文字獄雖然古來有之,但在清代達到頂峰,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持續時間創歷代記錄。封建統治者根據自己的想象莫須有地對文人定罪。清代的歷史文獻在充當文字獄證據的同時,也記錄了封建統治者的倒行逆施。文字獄混淆了歷史文獻的真實性,今天的歷史研究者在使用清代文獻資料時應區別對待、謹慎使用。
清兵靠暴力殺戮征服了中原。為了鞏固統治,清政府在大肆殺戮的同時意識到要在思想文化上完成統一。于是通過大興文字獄,試圖對思想文化進行束縛,從而壓制民族矛盾,扭轉華夷之辯的傳統思維,為清王朝的合法性奠定文化根基。清朝的這些做法嚴重鉗制了思想,制造恐怖氣氛,更對文獻史料造成大量損毀,導致不少珍貴的文獻資料永久性消失。
1644年清兵入關,經過近二十年的武力征服,才實現對全國的全面統治。軍事征服期間,統治者無暇顧及社會思想動向。當統治者空出手來,便開始思想上的征服,文字獄便愈演愈烈。文字獄打擊的對象主要是反對滿清的漢族文人。流傳下來的文字獄的具體細節顯示不少都是無關緊要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在當時卻被無限上綱上線、剖析放大,直至下獄株連。文字獄開啟了清代對文人鉗制、對歷史文獻焚毀的序幕。
清代雖然編修了《明史》,但史學界普遍認為《明史》的客觀性較差。官修史書被統治者肆意增刪篡改,以清代統治者喜惡扭曲丑化明朝的真實形象。凡是對滿清不利的歷史文獻被直接銷毀或篡改。文字獄陰影下,文人學者不能真實記錄歷史事實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歷史思辨。不虛美不隱惡的傳統史實精神被破壞無余。大量的明朝原始文獻史料被毀棄。為避免留下查考證據,為篡改歷史和階級統治去除后患,清朝用文字獄,對那些試圖保留歷史證據和編撰異見文獻材料的文人進行瘋狂鎮壓,產生了一大批文字獄慘案。
《四庫全書》的編纂就是典型的篡改史料的例證。編纂《四庫全書》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清王朝得思想統治,實施文化專制。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把民間征集的書籍進行篩選,凡是清王朝認為存在有問題的文獻資料統統進行了改動和刪減、甚至銷毀。毫無疑問,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了文獻的原始性和真實性,為后人了解歷史的真相籠罩了迷霧。甚至對遼金元史書中,涉及北方邊疆少數民族的事跡,都加以修改或抽毀。明朝的野史所載的事實,涉及滿清忌諱,或有礙朝廷體面的均進行技術性處理?!端膸烊珪返木幾胧侵腥A民族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文獻史料篡改。這些對以后的文獻史料編纂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使后來的專家學者在使用清代史料的時候繞了不少彎路。
康熙為打消文人們因言獲罪的顧慮,做了明確的政策規定:“凡舊刻文卷,有國諱勿禁;其清、明、夷、虜等字,則在史館奉上渝,無避忌者”。雖然康熙的開明和寬容在清代帝王中極為罕見,但出于文化自卑,滿清統治者還是食言而肥,興起了文字獄??滴跬砟臧l生過戴名世《南山集》等文字獄案。戴名世在書中太重視歷史的真實性,而這種真實性正是清代帝王所忌諱的。
文字獄自清代始末從未斷絕,不過是案件牽連人數的多少而已。清朝在篡改原有歷史文獻的同時,各種當時新著也深受其害,出于對文字獄的恐懼,文人們不敢客觀地進行真實的記錄。記錄明朝真實歷史的,或鄙視滿清卑微出身的文人均遭到屠殺并且進行株連。歷史的真相被模糊,甚至顛倒是非。相比對歷史文獻的損毀,這種對歷史文獻的篡改更具有隱蔽性,其惡劣影響更加惡劣。現存的歷史文獻中真真假假難以分辨,甚至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文獻也為數不少。歷史文獻的泥沼讓后來的專家學者深陷其中,浪費精力浪費時間。
雍正、乾隆期間,文字獄逐漸大行其道,尤其是乾隆時期。乾隆曾言“朕從不以語言文字罪人”,所謂的金口玉言其實是言不由衷的虛偽佐證。原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印的《清代文字獄檔》中收集了六十五個案件,大多是乾隆年間的事。這份文獻資料詳細記載了當時文字獄的累累罪行。文獻檔案是歷史的見證,應該是關于歷史的真實記載。無論多么殘酷的壓制,也無法阻擋人們對真相的渴望。
從乾隆三十九年開始,清朝開始大規模查抄禁書。在此期間不少文人含冤入獄甚至喪命,而栽贓陷害現象也是屢見不鮮。文字獄也成為仇家之間互相攻擊借刀殺人的工具。文字獄這種文化現象與封建統治者所面臨的政治形勢相關,更與封建統治者的個人心態有關。其是否有開闊的政治視野和容忍異見的雅量是文字獄是否會大行其道的主要因素。乾隆以后,文字獄逐漸消亡但從未停止,直到清末的蘇報案。文字獄逐漸消亡的根本的原因是清朝的國力日趨衰微,康乾盛世已經成為過去。隨著清朝的日益腐朽,其統治能力也急劇下降、隨著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的日愈激化、隨著清朝內憂外患的加劇,統治階級已經自顧不暇。無心也無力去大行文字獄。
清朝末年隨著西方思潮的涌入,清政府已經無力去鉗制人們的思想,遏制人們的言論。鑒于當時普遍存在的反清革命思想,清朝統治者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把文字獄當作一種壓制思想的政策,繼續貫徹實行。內外交困下的大清王朝風雨飄搖茍延殘喘,也無余暇顧及以文字去定他人之罪過。隨著辛亥革命的成功,清王朝的文字獄也一同成為歷史的沉渣。有幸的是,今天還有《清代文字獄檔》、《莊氏史案本末》、《莊氏史案考》、《沈歸愚詩文全集》、《戴南山先生全集》等諸多珍稀文獻留存于世,讓后人可以真實的感受到滿清對當時社會文化、思想和歷史的摧殘。這些文獻也為還原歷史原貌,為后人了解這段真實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中國歷來有實錄精神,但是隨著滿清的刻意打壓,文字獄的興起,檔案被焚毀篡改。史學家不敢記錄真正的歷史,文人不敢發表真實的言論。但歷史總是會留下痕跡的,不會因為統治者的刻意抹殺而徹底煙消云散??傊宕奈淖知z導致歷史文獻嚴重損毀,導致文獻史料真偽難辨,但歷史還是會留下相關的文獻記載,向后人展示那段黑暗的歷史。如何把握現代文獻資料的真實性,為子孫后代留下真實的歷史財富是我們當代學者需要思考并身體力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