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豫劇團,河南 平頂山 467000)
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特別是傳統(tǒng)戲曲獨具魅力,其擁有的古典美是不可獲缺的。其中,演員是戲曲中精彩故事情節(jié)的展現(xiàn)者,更是戲曲藝術之美的締造者。
曾記得小時候,村里經(jīng)常請一些劇團演戲。我和村里伙伴們一塊去看,但是看不懂唱的啥,卻愛看演員化妝,覺得化妝很有意思,不管男的女的,他們畫得都很好看,被它深深吸引著,特別是畫花臉的用好幾種顏料把臉畫得非常花,感覺很好看,到現(xiàn)在還對化妝很感興趣。
傳統(tǒng)戲曲中的各種表演是有各種行當之劃分的,如生、旦、凈、丑等。各種行當有各樣的化妝法,就是“臉譜”。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和經(jīng)驗,現(xiàn)就傳統(tǒng)戲曲中的臉譜化妝藝術,不同行當?shù)幕瘖y技巧做以論述:
傳統(tǒng)戲曲臉譜是一種圖案化妝藝術,其特色表現(xiàn)在“形、神、意”三個方面,一般用于凈、丑角色。以夸張的色彩和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臉譜表現(xiàn)在膚色、面部五官和肌肉紋理時必須經(jīng)過變形。臉譜的變形包括“離形、取形”兩層意思。離形就是不拘泥生活的自然形態(tài),敢于夸張、裝飾,“粉墨青紅、縱橫于面”。取形就講究章法,把臉部一些重要部分的色彩、線條巧妙地組織歸納到一定的形的圖案中來,從而達到“離形得似”的效果,這就是畫戲曲臉譜常用的手法。
生角類:生角分為武生、小生、娃娃生等。武生的化妝特點要“漂、帥、脆”,這三個字包括扮相、唱、念、做、打。漂是扮相漂亮,也是風度氣派的漂亮。其化妝也圖案化了的,武生在描眉的夸張幅度比起凈角不算太大。以挎眉、吊眼來改變演員的自然形狀。對比強烈的三白二紅中玫瑰紅的重點放在眼窩周圍,從鸛骨向下開始淺談,白中透紅,紅中透白。如《對花槍》中的羅成,從眉心到腦門畫出一個淡紅色的槍尖來,顯得英武帥氣。娃娃生如果不戴娃娃發(fā)者,最好按越劇的化妝法。
小生:小生要“雅、灑、發(fā)”。雅是儒雅,就是書卷氣。傳統(tǒng)戲中的小生多為書生,在諸多的愛情故事中多為瀟灑英俊、風流倜儻的人物形象,如少年風流者《西廂記》中的張君瑞,《拾玉鐲》中的傅朋等。三白二紅可用最鮮艷的對比化妝法以突出他們的青春美少年感。底色應以粉白為主,即三白:額頭白、鼻梁白、下頦白。二紅即用大紅油彩重點涂在眼窩周圍,往上涂抹到眉毛以上,向下再加少許白色從鸛骨開始向下漸淡混染,一直延伸至下頦底部,消失在嘴兩邊。其次定妝,定妝時,先用白粉先定三白,再定二紅,然后用粉刷子掃凈。在定妝時,當?shù)咨懊骖a紅去發(fā)厚時,粉的用量一定要充分,要把每個部位都要反復定兩遍,一定要安牢,否則前功盡棄。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特別是傳統(tǒng)戲表演中更有專門的眼功:如笑眼、怒眼、淚眼、驚眼、媚眼、呆眼等。藝諺曰“一身戲在臉上、一臉戲在眼上”,做戲全憑眼,眼睛在表演中起著傳情傳神的作用。在畫眼時,一是要把眼形放長,二是把眼形畫得微向上翹。用黑色把上下眼線畫成合攏狀,大眼角往鼻梁處傾斜延伸,外眼向上傾斜延長,形成吊眠狀——丹鳳眼。
眉毛的畫法要根據(jù)自身的臉形而定,圓臉者可把眉毛位置抬高些,放在原眉上方;長臉者放在自己的眉毛原位或稍微低于原眉形,主要是在眉頭部位向下傾斜,以利與把臉型縮短些。無論怎樣都必須把紅色微微滲出眉毛之上,這樣就使黑眉自額之間的界限不生硬,也增加了眉宇間的青春氣息,顯得格外動人。
旦角類:旦角,有正旦(青衣)、閨門旦、刀馬旦、花旦和老旦。也是挎眉吊眼來改變演員原來狀態(tài),對比強烈的三白二紅玫瑰紅的重點放在眼窩周圍,從顴骨向下開始淺淡,白中透紅,紅中透白,恰似初開的桃花。如《西廂記》中的崔鶯鶯、《大祭樁》中的黃桂英等,尚未出嫁,故稱為小姐,她們服裝華麗,扮相清秀、俊美。
凈角類:凈,亦名大花臉。文凈如包公、徐延昭等。武凈如張飛、焦贊、孟良等。凈角類臉譜的基本樣式和譜式各有:整臉、大白臉、三塊窩臉、元寶臉、碎花臉、歪臉等。臉譜的譜式雖然才十幾種,但由于色彩、線條的種種變化,使得臉譜顯得非常豐富。在色彩的運用上,多以紅、黑、白三色為主。紅色用于忠義的正派人物,如關羽、徐延昭等。黑色多用于剛正不阿的人物如:包拯、尉遲恭等。白色用來表現(xiàn)奸詐的人物如:嚴嵩、秦檜等。此外還有多種色彩來勾臉:臉上的色重于藍色的,是表現(xiàn)頑強急燥的人物如:竇爾墩;色彩重于黃色的人物是表現(xiàn)殘暴和干練的人物如:典韋等。同樣以黑色為主的臉譜,由于紋樣不同,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神情,如:項羽的哭、張飛的笑、包拯的愁。由于臉譜是圖案化的可以把某種神情表現(xiàn)得非常鮮明、強烈,這樣就是它的優(yōu)越性。
丑角類:丑有文丑、武丑和小丑之分。文丑亦名“方巾丑”,如:蔣干、張文遠等。武丑又稱“武三花臉”如楊香武、時遷等。小丑又稱“三花臉”,如唐成、張驢兒等。丑角譜式較少,主要有“豆腐塊臉”、“腰子臉”、“棗核臉”等幾種。但在表現(xiàn)人物善惡、好壞也有獨到之處,如在眼睛的造型上就有很多區(qū)別,陰險的人畫細型的三角眼;狠毒的人畫粗大的尖圓眼型。另外還有一類丑角叫俊丑,如《卷席筒》中的蒼娃,他心地善良,舍己救人。化妝完全用小生三白二紅的用色方法,只在眼窩處畫上小小的白豆腐塊,配上他朝天的小辮子,他的一舉一動像個小大人,顯得那樣的活潑可愛,天真無邪。這種人物造的眉毛不宜畫得過長,而應按自然眉形的畫法,并在眉頭、眉梢、眉的上部滲出些紅色來。也增加了眉宇間靈動感、不呆板。
中國戲曲藝術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戲曲藝術在漫長的發(fā)展衍變過程中所沉積下來的化妝技巧,是前輩藝術家們留給我們的極為珍貴的財富,每個從事戲曲表演工作者必須仔細研究,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