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靈
(松滋市八寶小學,湖北 松滋 434200)
據新的教學理念可知,以往課程太過突出死記硬背以及機械訓練等,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凸顯,喪失自身自主性,但是目前的教學所提倡的是學生積極參與、加強操作實踐,培養與提高他們的信息搜集能力、處理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通過這種方式,反思曾努力探索的課程,并且提高對知識灌輸的關注度,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重視以下內容。
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有效利用一系列教學手段與方法,由此創設師生平等、彼此理解的課堂教學環境,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面對語文教師時感到親切,也就是從情感與心理上都獲得輕松感。有時教師生動而聰明的語言、含蓄的微笑、鼓勵的話語、鼓舞人心和創造性的問題、探索活動,激勵學生強烈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不僅學習知識,形成技能并獲得情感豐富的體驗。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受到抑制,并且會產生不同的聲音。可以促進個性發展,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每個孩子的潛力都將得到充分發揮,讓愛充滿語文教學課堂,給予所有學生關心和愛護,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不是負擔”,這句話飽含深刻的道理。當學生對知識不感興趣時,一項小任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負擔,一種不可逾越的“差距”,反之亦然,當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將會有強烈的愿望繼續前進,渴望新的知識,渴望理解,并將充分參與學習。教師的責任在于培養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潛在興趣,豐富教育經驗、智慧和教育藝術,使他們“激活”。結果,強烈的學習動機爆發了,教師的責任并非傳授導,而是被激勵、喚醒和啟發。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效果良好。更重要的是,學生充分參與,這有利于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否則,將從“我要學”轉變為“要我習”,課堂效果不會太好。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把握每節課的內容,設置導語或問題或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課堂活動,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大多數教師都受到公開課的影響,在有人聽課時,準備過度這一問題非常容易出現。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前準備工作的時候,需要付出較多努力,而且學生非常興奮,在課堂上,他們利用準備好的東西進行表演。然而,大量準備工作同樣產生較大不良影響,導致課堂教學沒有新的東西出現,僅僅再現已經準備好的內容,這樣的課就談不上是一堂好課。當然,課前準備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其獨特的價值,此項價值體現在它具有自由的空間,并且需要思維碰撞以及相關探討。最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互相產生許多新的東西。所以老師必須這樣做,即使校長來了,局長來了,教師都必須心無旁騖,所服務的對象只有學生,并非講給聽課的校長和局長等。所以老師需要開展的課堂應該是平實的課堂,也就是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課。在校園里的每一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是十全十美的,那極有可能是作秀。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也沒什么,因為它是真實的一個指標。如果公開課要上成毫無問題的課,那么預設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此類預設產生巨大不良影響,導致小學語文教師的心理負擔有較大程度的加重,然后做了很多準備,最后的課堂教學效果卻無法保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上的一堂課必須具有較強真實性,如果缺乏實際的價值,勢必無法達到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們教給孩子的僅僅是知識,那就直接告訴他好了,而教育的藝術在于激勵和喚醒”。教師喚醒他們的靈感,喚醒他們表達和展現自我的欲望,喚醒他們創新的潛在能力。許多教師關注課堂上優秀的學生,在關系和愛護這部分學生的時候,不要忘記一個容易被遺忘的角落,也就是需要更多關注的學困生群體。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的現在,同樣需要關注學生的未來。教師只在自己的心中種下關注的種子,這種種子將生根發芽,這樣他們才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智力水平為依據,并嚴格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則,科學合理設計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此一來,不管是成績優異的學生、成績中等的學生還是學困生,都可以在原有水平上發展、提高。一堂課結束后,無論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不好的,都能夠得到相應收獲。
簡而言之,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面向學生和教師。教師應注重建立自主的課堂,以便學生能夠在生動活潑的狀態下高效學習。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答案;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開拓。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繼續學習,跟上時代步伐,只有如此,才可以不斷拓展教學改革之路,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學習和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