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四川省營山縣城守三小,四川 南充 637700)
閱讀能力是小學數學學習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不足,會出現對知識點掌握不夠牢固、審題不清、解題思路出現偏差等問題,進而對學生學習數學產生不利的影響。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想要思維活躍、頭腦清晰就得多讀書,有策略的數學閱讀會進一步擴寬學生的思想表達能力,也會從而提高對數學知識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符合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時代發展和人才需求。
小學處于心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實際學習中表現出思維能力不強及理解能力不強的特點,對數學知識常常表現出一種感性認識。而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及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學生想要獲得對數學知識內容的深刻理解與掌握,也需要同語文學習一樣,通過閱讀了解數學概念的基本含義。同時在學生求解數學問題時,也需要對題目進行仔細閱讀,找出題目中有用的條件,以提高解題效率及解題準確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將閱讀能力作為課堂培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利用電子學習設備來輔助學生進行便捷高效的學習已經非常普遍。而這種方式對學生學習也有相應的轉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題目的審題方式由紙面審題變為了電子審題,或者語音審題,這種審題方式使得學生不能清晰的審題,進而出現錯誤,導致在做題時,明明會做這道題目卻做不對的問題。這都是由于學生沒有掌握一定的審題方法和習慣,在審題過程中不能有效的把握其中的關鍵詞和信息,不能理解清楚題意,最終解題錯誤。另外,一些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經常出現誤差,導致做錯題目。為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審題能力,通過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審題能力,促進學生對題目的理解,進而提高解題能力和效率。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同樣的,想要培養學生有效閱讀審題能力,教師還需要更加注重學生審題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審題當中,鍛煉效果也會大大提升。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因素的限制,本身對于枯燥乏味的內容接受度不高,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審題興趣時,可以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豐富有趣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好奇心,鍛煉和培養學生閱讀審題能力。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很多的課本材料可以讓學生們進行閱讀訓練,比如說 概念、法則、定義等等。所以,在小學生的教學課堂中,要讓學生抓住各種閱讀的機會,只有反復深入的閱讀這些概念性知識,才可以更加清楚的明白其中的意義,并且也能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比方說,在9和14這兩個數進行對比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去發現當中的差別在哪,14和9相差多少、14比9大多少、9比14小多少?如果學生有不認識的文字,教師可以讓學生標注好拼音在上面,找一個識字較多的學生起來朗讀,從而是他們更加了解這個句子的含義,這樣才能把握整個題目。很多人都覺得培養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的范疇,很多數學老師都不太重視,但是這會影響學生讀題的能力是。所以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數學教學是非常有利的,也可以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打好堅實的基礎。
1.引入延伸強化閱讀,鍛煉學生閱讀審題能力
小學生閱讀視野和數學知識儲備相對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閱讀審題的局限性,所以在鍛煉學生有效閱讀審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課外延伸閱讀,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和閱讀能力,掌握更多詞語儲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應用題閱讀訓練,讓學生學會提取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從而鍛煉學生閱讀審題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當前掌握的知識內容,準備一些典型的應用題,當作做課外作業,同時,針對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詞匯進行提示,如“至少”“比……多”等,讓學生更好地鍛煉審題能力。
2.以合作方式展開閱讀
因為閱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能力,因此在開展數學閱讀能力教育的時候,能夠運用合作共贏的方法學習,使學生經過大家的交流溝通對自己數學閱讀水平進一步提高。如果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時,老師不但不能直接給出答案,還要激勵他們通過一起討論溝通的方法尋找準確的解答方法。在學生做好數學題后,老師要給予相應的表揚來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同時要指導學生對數學題展開探究,促使學生多方面考慮,逐步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為以后更好的學習數學奠定基礎。另外,小組分組合作的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進行培養,這是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的重要途徑。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形成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將數學文字、圖形、符號語言并用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中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