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太
(江西省貴溪市泗瀝中學,江西 鷹潭 335400)
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新課標中語文篇開頭便指出了“現代社會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識”。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有助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完成有效的語文閱讀,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重要途徑。將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到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優化,挖掘閱讀教育的創新點,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培養和發展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揮語文的學科魅力[1]。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同一目標任務,由2-6名水平各異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互幫互助的形式完成自主學習活動,實現小組學習目標。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了集體和個人利益一起奮斗,在完成小組任務中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通過分組表演或討論的形式進行課堂學習,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和交往能力,也能帶給師生們思想上的碰撞,發現閱讀學習的創新點,更好地效力于語文課堂學習,促進學生發散思維以及個性的發展[2]。
比如,在閱讀長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學習,小組成員先閱讀文章,在組內每人總結一遍文章大意,發表自己的讀后感,再統一推薦講得好的同學在班級分享。這樣既能讓每位同學、每組同學因競爭意識,認真完成閱讀任務,并能歸納主旨大意,參考其他同學的意見完善自我,也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概括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其閱讀理解的能力,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開展小組學習之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目標合理地劃分小組,盡量每組安排一兩名積極外向的學生帶動組內學習,而且小組成員必須多元化、各有所長,包括學習能力、文化背景、知識背景、性別等,使同學能借身邊的資源接觸到不同的知識領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讓每一位同學都真正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
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合作學習主要體現在分組表演、分組討論兩種模式,教師要根據閱讀任務的不同,劃分不同的小組形式。比如可以設計問答形式的合作學習,在閱讀完文章后,師生通過你問我答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發現不同視角下的不同看法與思考,不僅學生能更好獲得知識,教師也能從中學到很多,從而激發教師的教學激情,提高教學效率[3]。
合作學習主體是學生,教師起指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前務必明確小組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不能盲目地討論,流于形式。
魯迅先生說過,麻木的看客是令人憤恨的。學生總會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老師只會提問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或小組總結我們可以讓優秀的同學發言,這種心態讓小組學習只是形式上的熱鬧,根本沒有將合作學習落到實處。必要時可以在組內先分配好學生的學習任務,讓每位同學都參與其中。而教師也不要局限于當討論的組織者,也要經常性地參與其中,和學生們一起討論學習,并指導他們如何發表自己的觀點,用怎樣的語句、邏輯等等,以身作則融入到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參與討論學習的積極性,組建高效的小組學習,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良好的閱讀環境對語文閱讀教學很重要,同樣,積極良好的合作氛圍也有助于小組活動,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師生共同參與的狀態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更輕松,緩解緊張情緒,互助性的探討,能讓師生間思維碰撞更激烈,各種新穎、獨到的見解不斷浮現,從而有利于學生獵得各種知識,拓寬學生、甚至教師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高其語文綜合能力,共建高效語文課堂[4]。
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注意要分階段:第一,整體評價。針對這次開展的合作學習成功與否、過程、學習成果、總體表現等作出評價,指出好的一面和須改進的地方;第二,小組評價。以小組為單位有指向性地評價其突出的問題;第三,個人評價。教師根據個人表現進行評價,夸獎表現積極的同學,認可他們提出的新觀點并加以指導;鼓勵表現欠佳的同學,并在下一次自主活動中多關注這些同學。教師積極的評價能夠讓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長,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真正價值所在,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鼓勵其積極向上,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對學生的交往能力、協作能力也有建設性幫助。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合作學習對語文閱讀教學,甚至是其它學科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團結互助、相互學習,集思廣益的解決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