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香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學,江西 新余 338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完善,提高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也成為當前教育形式的內在要求。根據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要以調整、創新教學計劃和課堂教學等手段,完成對高中生歷史學習素養的培養。
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對當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要求下,教師要不斷完善教學策略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符合當代要求的高素質、全方面人才。
高中歷史知識,前后內容相輔相成,豐富的知識儲備量至關重要。學生不僅要理解歷史知識,還要靈活掌握應用學科知識。因此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適當為學生提供課本以外的知識素材,更要深入挖掘歷史學科教材內容。在教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不同發展規律,教師制定適當的教學策略。加強對其他學科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不同學科知識的橫向聯系能力,為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1]。
學科的學習要建立在科學的學習思維之下,高中歷史學習也是如此。高中學生科學的歷史思維建立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作為學習中的合作者、主導者、組織者。應當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鍛煉學生科學的歷史思維。掌握科學的歷史思維是學生運用歷史思維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基礎。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發散的思維思考歷史問題,有利于學生歷史知識認識的得到再次升華。
世間萬物都是處在發展變化之中,一個國家的興盛衰敗,一個時代的興起一個時代的結束。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每一個歷史事件都留給后人寶貴的經驗教訓。學習歷史要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歷史事件,這也是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只有用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學科學習觀念,歷史學習才有意義,學生才能對歷史事件有正確而客觀的認識。才能到達歷史教學目的。
高中學習承擔著為高校選拔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高中課程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受到高考的影響。給學生帶來學習壓力但是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將枯燥無味的或者被動學習變成生動有趣的主動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才是符合當代教育教學要求的。以高中生身心發展為基礎,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融入情境。通過學生熟悉的日常節日入手,引出與節日相關的歷史事件。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植樹節是因孫中山而來。不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使學生建立正確看待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價值觀。
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當代教育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將創新放在首位,只有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促進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提高。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要求教師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本文通過以下方法來闡述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
高中時期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都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要堅持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世界的發展,民族的發展都記載在歷史這本大書里。在這本書里,描繪的是愛國英雄的事件、是傳統文化的積淀。通過讀懂歷史這本大書,不僅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還可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學習歷史學科時,不僅要注重知識點的掌握,而且還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加客觀的看待歷史觀點[2]。
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分析解剖歷史,歷史顧名思義是過去的事情,學生往往將不同時間段的歷史事件割裂開來。只注意片段化歷史知識的記憶,殊不知,歷史知識要前后聯系,站在宏觀的角度分析和思考前后歷史事件。歷史知識是系統的,不是單個微觀的。站在宏觀的角度看待歷史問題,不表示要掌握理解所有的歷史知識,而是要有選擇的,分清主次。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科中要學會“抓大放小,抓主放次”。要抓住探究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和邏輯關系,記憶和理解起來就事半功倍了。歷史事件從空間上可將之分為縱向和橫向聯系,縱向聯系是同一個國家不同時期所發生的事件之間的聯系或者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間段的表現。橫向聯系是指同一個時期下,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里的事件或者不同地域的歷史時間綜合考慮。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均有優缺點,相互補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的引導學生將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有機結合。
歷史學科作為普通高中必修的課程重要組成部分,要注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順應時代的發展,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應在歷史課堂中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注重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充分運用歷史學科教育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歷史事件,將歷史精神轉化為現實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