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貴州省金沙縣安底中學,貴州 畢節 551802)
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都需要通過閱讀掌握知識內容,所以,它是學生學習的最基本活動內容,也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掌握更多的信息,從而達到認知世界的目的。通過有效閱讀,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審美能力也不斷提升。所以,閱讀是學生生活和學習始終存在的環節,不可缺少。以下內容是對初中歷史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的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通過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在大量的閱讀歷史教材和歷史資料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而且歷史教材是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在學習歷史學科時的重要資料。而閱讀歷史教材才能讓學生了解歷史發展史,掌握歷史知識。所以,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必須要立足于教材之中,再通過有效閱讀教材,使學生在搜集和整理歷史學習相關資料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最終使學生在解讀和判斷以及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得到提升。
歷史教材與正常的書籍一樣,都是擁有目錄存在的。歷史教材中的目錄不只是起到了索引的作用,還能夠為學生提供所要學習的歷史內容。它能夠幫助學生更透徹的了解歷史知識的結構和相關聯系,使學生能夠更全面的掌握歷史知識架構。學生在閱讀歷史教材目錄時,需要對章與章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還要對章與節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通過有效的分析,學生能夠對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或者是歷史的現象存在的聯系進行梳理,進而了解整體歷史知識體系[1]。舉例來說,在學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時,要讓學生掌握中國鴉片戰爭時期的歷史事件,可以看第一單元目錄,第一節是鴉片戰爭,第二節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第三節是收復新疆,第四節是甲午中日戰爭,第五節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通過觀看目錄,學生可以知道鴉片戰爭期間的抗戰史,掌握要學習的內容。因此,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目錄,對教材的學習和理解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現階段,歷史教材已經進行了改革,使教材內容更具有彈性的特點。在教材中把原始資料和圖片以及歷史故事進行數量的加大,從而使閱讀量得到了提升,對教材閱讀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如果是閱讀理解難度較大的內容,學生無法得到有效掌握,那么要采取難度降低的方式,便于學生掌握。所以,提綱式閱讀法從此建立。教師在課前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備課,那么需要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閱讀提綱的精心設計,把重點和難點找出以后,再引導學生如何閱讀,從而使難度達到降低的目標。通過提綱的設立,學生根據提綱內容去閱讀,從而抓住了教材的重點內容,對于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理解的更加透徹。
問題式閱讀法的建立主要是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歷史教材。在制定問題時,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把教材上需要掌握的知識轉變成有效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問題的預留。舉例來說,在學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甲午中日戰爭》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1)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是什么?(2)為什么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3)戰爭中存在的重要戰役。(4)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和影響。這種問題式閱讀法的設立,既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還能夠對內容的深刻記憶,掌握知識的要點內容,達到優質的教學效果。
現階段,初中歷史教材中擁有豐富、精美的圖片,這些圖片的表現形式都各不相同,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和全面的了解歷史信息,能夠讓學生更快速的掌握歷史知識。圖表式閱讀法是要求學生在閱讀歷史教材時,需要把圖表的作用重視起來,在閱讀時,需要認真仔細的看圖,對圖表進行有效的分析。
歷史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在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的記憶方法和認識歷史的知識架構基礎上,進一步對學生運用引導式教學模式,運用層次式閱讀法引導學生學習。所謂層次的含義是:一種是把握歷史時間的發展順序,對從大階段到小階段進行分割產生的層次。第二種是歷史內容中包含的從宏觀到微觀事件進行層次的分割,一直分割成每一個知識點。運用層次閱讀法擁有的優勢是:要點較為突出、脈絡較為清晰、層次鮮明。使學生能夠在宏觀上掌握歷史進程,又能使各個階段擁有的歷史特點更為突出,使學生更深入的掌握歷史知識點[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歷史閱讀能力時,通過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教師需要注重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所包含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進行引導。其中,經過環節中又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個因素,是歷史事件的精髓所在。學生在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分析歷史時抓住這四個因素,從而達到精確的閱讀。其次,教師需要培養學生運用歷史思維模式,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同時進行思考,并有效的解決歷史問題。然后,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無產階段立場思想進行培養,看待問題時,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解去分析歷史事伯,從而掌握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發展規律。再次,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教材讀透,并能區分出史實和結論。歷史教材的編制是歷史資料和歷史結論的統一,學生通過掌握資料和結論,達到深度理解歷史教材,使歷史問題的解決能力得到提升。最后,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架構,讓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縱向和橫向發展關系,讓學生掌握歷史事件在發展過程中擁有的獨特地位。通過整體架構的閱讀,讓歷史知識不再是靜止的,而是具有動態的特點,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能夠從表層到深入,達到學習能力提高的目標。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科的學習,所以,教師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培養,從而更有效的學習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