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花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實驗幼兒園,遼寧 盤錦 124010)
在幼兒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家園共育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立足點。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共同生成適宜于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尤其對于新小班的幼兒,每天清晨孩子們“哇哇”的哭聲和園外家長們焦慮的身影。不放心、不安心、孩子哭大人哭、偷偷地跟蹤觀察。教師抱這個、安慰那個、哄著哭鬧、喂著飯,又生怕弄錯了、放跑了剛剛從家長懷里抱下的孩子。雖然教師越來越重視與家長的溝通,但是在目前的幼兒教育活動中,家園溝通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的教師們也認識到:教師與家長溝通是提高教師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因為從家長處教師可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經驗與信息,對提高教師素質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幼兒園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對于幼兒園老師來說,與家長溝通,積極尋找教育幼兒的最佳切入點,從而提高教育質量,發展幼兒個性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幼兒園教師尤其對于新入園的幼兒家長,老師應如何有效的與他們進行溝通。
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徑就是加強師德修養。師德修養最可貴的就是為人師表,樂于奉獻。作為一名老師,在與每一位家長的談話中,一定要能反映或體現我們老師對孩子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把他的孩子交給你教育能令他感覺放心、安心。作為一個充滿愛心的老師,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我們教師的無微不至,無限關愛,無私奉獻,也離不開家長的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只有兩股繩擰到一起,才能發揮最強、最佳功能,老師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平時多多觀察孩子,關心孩子,善于打開孩子的心鎖。
首先,教師與家長談話態度要熱情,特別是對那些難以接近的家長,讓家長感到自己是受老師尊重和被老師接受的。其次,老師說話應幽默,孩子入園后,家長就會不時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溝通時我們應從幼兒身上多尋找“閃光點”,為他們的學習發展營造更為有利的氛圍。教師切忌采用“告狀”式的談話方法與家長溝通,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為你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肯定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教師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中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可以讓家長感到教師即特別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又比他們更深人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教師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謙虛、謹慎、請教的態度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只表揚鼓勵不從實際出發,時間長了會讓家長產生不信任的感覺,一方面認為老師說假話哄自己高興;另一方面覺得教師對工作敷衍了事,很可能會給以后的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幼兒園里年輕教師越來越多了,好多教師還沒有為人父母,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所有教師要了解父母的角色,并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教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么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由于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文化素質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溝通是個別化的。個別化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家訪、約談、家園聯系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如今許多幼兒園上了寬帶網,并且實現了班班通,這樣就更加拓寬了溝通渠道,網上交談也是很方便的。個別化的溝通要著重于針對每個幼兒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家長在教育上的問題而進行,以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為目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并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于與不同類型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關鍵在于教師與家長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關系與親密感情。而這種關系與感情的建立首先取決于教師的態度與行為:對孩子的關愛、對工作的責任感、對家長的尊重和理解。當家長感受道教師喜愛并關心自己的孩子時,工作盡心盡責時,自然的產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師,心理上的距離自然消除,從而樂于與教師接近,愿意與家長溝通,家長與老師的關系會十分融洽。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教師的教育思想、育兒之方、知識技能等等均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最終會實現家園共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