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延邊大學美術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插畫,西文統稱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之意,也就是說插畫可以使文字意念變得更明確清晰。插畫一開始的運用形式單一,只作為書籍裝飾的插圖存在,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插畫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被運用,當今插畫早已超越了“插圖”的地位,如海報、動漫、產品包裝、標志設計、吉祥物設計等,相比于文字,插畫以它特有的表現形式傳達了創作者的主體思維審美,使視覺元素更具藝術感染力。
“中國風插畫”毋容置疑即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插畫表現風格,“中國風插畫”作為一種非常具有特色和辨識度的繪畫風格,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它鮮明的民族風格在插畫領域嶄露頭角。中國歷史源遠流長,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和人文的洗禮,其中包孕的傳統元素是塑造“中國風插畫”風格的天然資源,如漢字、服飾、水墨、樂器、以及各種圖文樣式等元素,無一不體現了中國文化底蘊的博大精深。插畫風格的形成是通過地域文化和人文修養所形成的,所以創作者的文化環境對于插畫風格的形成來說至關重要。隨著全球化而帶來文化的不斷合軌與同質化,具有民族性的傳統文化元素更能催生時代藝術的豐富表達。
一種藝術的誕生和發展都有其淵源和發展的痕跡,也有著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1]中國的傳統文化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洗禮,中國傳統元素在一定意義上是對中國文化的釋意,代表著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民族內涵。色彩在插畫創作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它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是插畫風格的展示。想要畫出具有中國風格的插畫,不光在線條上要體現中國風格,在色彩上更要體現中國風格。在地域文化的熏陶下,中國風格對色彩的要求是濃淡皆宜。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注重的是畫所表達的意蘊、意境。顏色以黑白為主,用墨的不同的深淺來體現明暗。色彩以清新淡雅為主,主要凸顯畫作的蘊藏。然而中國風也可以是明亮艷麗、復古沉重的,工筆畫也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它注重寫實,求形似。色彩以固有色為主,一般設色艷麗、沉著、明快、高雅,有統一的色調,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色彩特點。
插畫作品里最重要的、最直觀的語言是色彩,不同色彩的運用會影響畫面的整體效果,不同的色彩帶給人的感受也不一樣,色彩不管是“濃”還是“淡”只要運用的中國元素和色彩相適宜、色調相呼應,就離我們想要的中國風插畫不遠了。
在一幅插畫里,不同色調的應用能體現作者本身想表達的情感。比如暖色系代表著積極向上、火熱,冷色系代表著沉著冷靜、陰沉等。通常情況下,暖色比冷色更能成為視覺中心。如果想讓插畫更有層次感,那就需要色彩的明度與純度的對比,一般來說,明度與純度低的色彩重,明度與純度高的色彩輕。對比色在插畫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讓畫面色彩更豐富,內容更生動。所以說色彩在插畫里不同的運用可以賦予插畫不一樣的語言與情緒,這些語言與情緒會使觀者能更直接的體會到作者想表達的情感,進而產生共鳴。
具有中國風的色彩搭配是在插畫中體現中國風格的重要因素,就像中國人喜歡紅色,認為紅色代表著熱鬧、喜慶與祥和。中國風插畫或清新淡雅或明亮艷麗,濃淡皆宜。我國最早的色彩史“五色觀”是結合儒家與道家的思想,從而奠定的理論基礎。史書《周禮》是最早記錄“五色觀”的,“五色觀”對中國色彩的影響意義深遠。對于配色的運用一定要結合中國的人文歷史與地域文化,才能形成具有中國風格的插畫創作。
工筆畫是中國傳統畫的一種類別。工筆畫對線條的要求是嚴謹的、工整的,對色彩的要求是明亮、艷麗、沉著穩重的,要有統一的色調是工筆畫對色彩的基本要求。如插畫師倪傳婧的作品即是工筆畫的改良,她的作品充滿童趣與幽默夸張,色彩風格多變,絢麗多彩、漸明漸暗。她更注重的是在畫面中物體本身的色彩,并沒有過多強調光影對畫面的影響。
水彩也是中國的傳統畫法,注重蘊藏的傳達。強調顏料與水的融合,讓畫面整體水乳交融,使畫面看起來和諧統一。插畫師Sheep融合中國傳統元素與日本浮世繪畫風,逐漸發展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水彩畫。他的作品《妖繪卷》、《水仙》是結合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創作出來的,畫風唯美詭異,同時也符合現代人的觀畫特點。電影《大魚海棠》的海報是很具有中國風的一幅插畫,構圖的靈感來源于東方壁畫,顏色上以紅藍為主,絢麗明亮,給觀者視覺上很大的沖擊。同時也不缺少意境美,兩種顏色相輔相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也給觀者帶來意猶未盡的感覺。
色彩的應用與表現是創作插畫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賦予了插畫更豐富的語言以及更生動的視覺效果。色彩的搭配更能決定插畫的整體風格。隨著全球化而帶來文化的不斷合軌與同質化,更應該挖掘并傳承民族性的文化元素,在時代審美的引導下使其煥發出新的可能性,即是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繼而創新的過程,使傳統元素在插畫色彩創作里具有鮮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