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延杰
(平度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平度 266700)
通常來說,傳統的電影無論結局好壞,都只有一個版本。但是有些電影,創作者出于一些特殊的考慮或者其他因素,其結局設計有兩個甚至多個版本。比如影迷們熟悉的港片《無間道》,是寰亞電影發行公司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國語版影片的結局,劉建明在電梯中槍殺了陳永仁。為了體現公平正義,當電梯打開時,劉建明看到了等候抓捕他的警察。粵語版的結局同樣是槍殺了陳永仁,劉建明卻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仍然行走于他的無間道路之上。雖然是多結局,卻沒有影響影片獲得獎項。2003年,該片獲得了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等獎項,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等獎項。國外也有多結局的影片。《蝴蝶效應》是美國一部科幻驚悚電影,電影講述伊萬(艾什頓·庫奇飾)在小時候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損壞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童年可怕的記憶不斷折磨他,伊萬向心理醫生求助,醫生鼓勵他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詳細記下來,但是事情卻變得越來越糟糕。最終,導演將這部電影設計制作了四個不同版本的結局。
近年來,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對大眾的生活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大量未進入影院的觀眾通過網絡下載和在線觀看方式實現了觀影。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和視頻網站的繁榮,普通民眾不再滿足于通過網絡觀看傳統電影和接受一種結局,他們期待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在這種技術與市場均已成熟的狀況下,新媒體電影特別是其中的多結局電影呼之欲出。
以新媒體電影《怪獸之家》為例,它的情節不是一條線索下來的,而是類似發散性思維,多個發展路徑。觀眾可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情感愛好自由選擇影片故事情節發展的方向,觀眾不同的選擇將產生不同的電影版本。這種情況下,網民不僅是影片的觀眾,也客串起了影片的編劇或者導演的角色。
新媒體電影具有很強的互動性,這正是它與傳統電影不同的地方。新媒體電影解構了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的電影傳播學,將之改造成為主動的接受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受眾不再是電影內容的被動接受者和消費者,所以說未來的發展趨勢,結局多是可行的,鏈條發展也是可行的。隨時隨地可以觀看影視內容,在這樣的環境下催生出多樣化的思維模式,大眾的觀影需求也在不斷提高。
多樣化的影視結局在新媒體電影中是否可行?以《后來的我們》為例,一個結局并不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影片中,兩個年輕人背井離鄉來到陌生的地方打拼,他們的生活沒有山珍海味,只有油鹽醬醋,但他們一直在苦苦掙扎奮斗著,不為別的,也許只是想爭一口氣而已。他們不想就這樣回到家鄉,默默無聞地在一個小城鎮過完自己的一生,他們想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雖然遙不可及。最后林見清和方小曉重逢,但兩人只是回憶過去,電影本身的結局是兩人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圈,不再有交集;另一種結局是兩人舊情復燃,林見清拋棄妻子,方小曉重新回到他身邊;還有一種結局是林見清和妻子離婚,但方小曉不愿和林見清重新在一起。這三種結局都比較合理,但第三種結局比較讓觀眾期待,因為那樣比較刺激感官。由此可以看出,多結局電影是可以存在的,大眾愿意看哪種結局就去搜索設置,多結局電影所帶來的是一種新的意識形態。新媒體電影的出現為大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觀影模式,不論通過有線還是無線,只要有網絡載體的存在。
新媒體電影的出現拓展了電影的傳播渠道,媒體消費者也擁有越來越大的選擇權、控制權和參與權。電影的多結局與鏈條發展正是消費者選擇權、控制權和參與權的體現。
新媒體電影的產生就是以方便觀看為主要目的,這也是新媒體電影能夠被年輕觀眾快速接受的原因,參與網絡互動的人是新媒體電影發展的主力軍,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希望能夠在新媒體網絡中獲得足夠的自主權。
電影的多結局發展正滿足了現在觀眾對于電影選擇的自主性。他們不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自己喜歡的明星,還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結局,“網民人人自稱上帝”,選擇一部電影的結局,也是每一位“上帝”很熱衷做的事情。一些視頻網站經常有改編電影結局的視頻,觀看量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導演作為一部電影的核心,是沒有辦法滿足所有觀眾的意愿的,人們傾向于自己想要的結局,這就是視頻網站改編電影結局后點擊量爆表的原因之一。所以,從受眾的角度來看,電影的多結局鏈條發展是可行的,甚至是必然的,范圍可能小眾,但只要有觀眾帶有傾向性觀看電影,對于多結局的需求就是有的,多結局鏈條發展的電影就有自己的市場。
作品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演的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好了,故事的精彩程度也不會有太大落差。作為開放式結局影片的代表作,懸疑片是最容易在劇情中用這種形式來創作。比如恐怖驚悚電影《寂靜之地》,整體上這是一部不會讓人失望的好電影,結尾部分留下懸念,開放式的結局也是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寂靜之地》這部電影上映后反響不俗,故事劇情在無聲的背景設定下更加具有恐怖氣氛。影片的最后還是留下了懸念,怪物沒有被全部殺死,反擊的第一戰也才剛剛打響,但是寂靜里的一聲槍響,幾乎是叫醒了所有沉默的事物。人們認識到,只有開始反擊,一直懼怕的東西也許并不那么可怕,也許自己的力量足夠強大并且能夠戰勝它們。這種開放式的結局不僅給了觀眾遐想的空間,也為接下來電影的續拍做了鋪墊。電影的多鏈條發展結構是可行的,并且能夠抓住一大批觀眾的觀影欲望。
眾多成功的案例足以證明:多結局電影已經成為一種新的電影形態,不但有力補充了傳統電影的不足,同時滿足了廣大電影消費者的需求;新媒體的電影的蓬勃發展預示著電影產業在不斷完善發展,電影在內容創作上受到互聯網文化與技術的影響越來越大,電影創作與互聯網的聯系日益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