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華 卜順法 蔣正明 王 赟 唐玉強 方建國 陸錦明 湯桂鈞
(1上海市閔行區三農綜合服務中心 201109;2上海紅義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上海市閔行區 201112;3上海市閔行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201101)
西瓜為葫蘆科一年生蔓生藤本植物,花果期在夏季,是盛夏佳果,設施栽培可使其提前于早春或推遲于秋季開花結果。西瓜果肉味甘多汁,具有清爽解渴、降溫去暑的功效;同時,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蘋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物質,是一種營養價值高、純凈且食用安全的農產品。
西瓜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上海郊區是我國及長三角地區的重要西瓜產地之一,2017年西瓜種植面積達3.33×104hm2以上。長期以來,我國西瓜均采用藤蔓地面匍匐爬行栽培方式,無論是露地栽培還是塑料大棚設施栽培均是如此,該栽培方式雖有節約成本、管理粗放等優點,但缺點也較為明顯(如受自然氣候的影響大,尤其是露地栽培時,遇大風大雨會嚴重影響西瓜的正常生長及開花結果;西瓜的結瓜性能、瓜形、品質不一致,增產潛力及品質受到限制;病蟲害發生嚴重,如炭疽病、枯萎病、疫病、螨類、蚜蟲等均會嚴重發生)。在此背景下,近年來筆者開展了西瓜立體架式栽培的試驗研究(簡稱立體栽培),通過應用塑料大棚籬架式立體栽培新方式,西瓜每667 m2產量可達8 500 kg,比地面爬蔓結瓜增產80%~100%,糖度達13°~15°,經濟效益顯著。為促進該技術的推廣應用,現將上海地區塑料大棚西瓜籬架式立體栽培技術總結介紹如下。
在塑料大棚內土壤翻耕前施基肥,每667 m2施有機肥3 0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緩釋肥50 kg。大棚內土壤深耕耙細后做畦,8 m寬大棚做4畦,畦寬1.6 m,溝寬30 cm、深25 cm。
整地做畦完成后,在畦面瓜苗栽植行鋪設2條塑料滴灌帶,以利于采用肥水一體化管理技術。滴灌帶鋪設后用黑地膜將畦面全部覆蓋,以達到抑制雜草發生、防止水分蒸發、保肥保墑的效果。
選擇優良西瓜品種“8424(早佳)”進行種植,該品種果形大、成熟早、品質優、產量高。實行一年二茬種植,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大棚空間,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利用率。第一茬瓜于1月中旬播種,2月中下旬移栽(大棚土壤地溫在10 ℃以上),5月—6月收獲;第二茬瓜于7月上旬播種,7月下旬移栽,9月下旬收獲,最遲可推遲至12月初結束收獲。每畦移栽2行,每667 m2栽植800株。
采用尼龍繩結合鋼絲繩籬架式吊蔓立體栽培方式。在塑料大棚內上方2.5 m高度處橫拉10絲粗的鋼絲繩,尼龍繩自地面地樁向上縛牢固定于鋼絲繩上。為避免鋼絲繩負重后下垂, 須隔一定距離(2 m左右)用鐵絲勾住大棚頂部鋼管。
整蔓是西瓜栽培過程中的重要技術措施,根據立體栽培的實際情況,宜采用雙蔓式整枝及一株三茬結瓜。
待主蔓長至5葉后進行摘心,以促發子蔓。以上午9時前進行摘心為好,此時主蔓含水量高、脆嫩,易于摘心。
主蔓摘心后每株留2根子蔓,剪除多余子蔓。將選留的2根子蔓叉開,引縛于尼龍繩上。待子蔓長至4葉時摘心并留1根孫蔓,再將孫蔓摘心留重孫蔓。經過3次摘心并引縛處理后,不僅充分利用了空間,還達到了植株生長強健、枝條分布合理、通風透光好、病蟲害發生輕微、座果率高、瓜形整齊一致(一子蔓結一瓜,平均單瓜重達4 kg;孫蔓結瓜,平均單瓜重達3.5 kg;重孫蔓結瓜,平均單瓜重達2.5 kg)、品質優異的良好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子孫蔓整枝、選留過程中,應根據西瓜果實的生長及大小,調整枝蔓及果實位置,一般果實長到1 kg以上時,應將果實連蔓放回至地面,以防果實長大后負重太重墜落地面而造成損失。
西瓜秧苗移栽后,由于每畦地面平鋪了2條塑料滴灌帶并用地膜覆蓋了畦面,可用高壓水泵通過管道輸送系統將溶解于水中的肥料結合澆水進行滴灌肥水一體化管理,該管理技術不僅可及時補充西瓜生長所需的多種養分,促進西瓜生長,又能精準施肥、省水省肥。肥料養分施用濃度以EC值(電導率)作為指標值,一般要求EC值為1.5~1.6 ms/cm,養分濃度為0.13%~0.15%,pH 6.7左右,其中含有大量元素9種、微量元素6種,具體見表1、表2。應注意滴灌的時間和次數須根據西瓜生長狀況、結果情況、天氣等科學靈活掌握,切忌一刀切,一般每月滴灌1~2次。同時,要注意控制土壤和棚內濕度,以減輕或避免西瓜病害發生。

表1 大量元素溶液濃度(單位:mmol/L)

表2 微量元素溶液濃度(單位:umol/L)
除每月滴灌肥水1~2次外,在西瓜結瓜生長階段需增加施肥量,尤其當幼瓜如乒乓球大小時,需增施座瓜肥,并適當增施P、K肥,以促進幼瓜膨大,提高果實品質。
西瓜是喜光喜溫作物,控制好塑料大棚內的光照、溫度是奪取西瓜高產優質的重要技術措施。
上海地區2月—3月溫度變化大且常有霜凍發生,易對西瓜植株造成傷害,須做好防春寒措施,如在大棚內增設小環棚、鋁箔網,進行地膜吊頂等。
具體控制標準:2月—4月,控制大棚內溫度在20~25 ℃、光照強度在8 000~10 000 Lux;5月—8月,控制大棚內溫度在25~30 ℃(極端高溫不超過35 ℃)、光照強度在12 000 Lux左右;9月—11月,控制大棚內溫度在25~28 ℃、光照強度在8 000~10 000 Lux。宜根據上述光溫指標,結合氣候變化情況,切實采取通風、噴霧、遮陽、大棚內增加塑料內膽等措施,科學調節光溫,以確保西瓜植株的正常生長和開花結果。
西瓜屬異花授粉作物,需借助昆蟲、風力等外界因素才能授粉結實。但西瓜采用塑料大棚保護地栽培后,通常在4月上中旬就開始開花,而此時溫度不高、乍暖還寒,多種昆蟲(如蜜蜂、蝴蝶等)還未大量繁殖出動,故天然授粉率不高。因此,在此階段需進行人工授粉,可在上午8時后、雌雄花開始開放時,用毛筆蘸取雄花花粉輕涂于雌花柱頭上,以促進授粉、增加座果率。
西瓜采用塑料大棚籬架式立體栽培后,病害的發生與危害極輕,主要歸功于立體架式結構的優越性,與地面匍匐爬行栽培相比,立體架式栽培具有植株生長強健、枝條向上生長且分布合理、通風透光好等優點,創造了不利于植物病原菌發生發展的小氣候環境,因而直接抑制了病害的發生。但由于受氣候多變及人為因素等影響,也會不同程度地發生病害,如葉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宜根據發生情況,除了要做好農業防治措施外,還需及時用殺菌劑噴霧防治,可噴施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烯唑醇、噻菌銅1 000倍液或百菌清、代森錳鋅600倍液等。
7.2.1 紅蜘蛛
紅蜘蛛是危害塑料大棚西瓜的主要害蟲,在上海地區常年繁殖20代以上,且有孤雌生殖現象發生。紅蜘蛛常潛伏在葉片正反面及葉脈處,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葉片汁液為害,使葉片失綠黃化,植株萎縮、營養不良,從而嚴重影響西瓜的產量和品質。
由于紅蜘蛛較難防治,待目見其發生時,已對植株造成了危害,故該蟲害應提早檢查和防治。一般在栽后葉片長至5、6葉以上時就需噴灑殺螨劑預防,自春季至秋季每月至少噴灑1次,可用蟲螨光、三氯殺螨醇、克螨特等1 000倍液噴灑在葉片正反面防治。
7.2.2 蚜 蟲
蚜蟲亦是危害塑料大棚西瓜的主要害蟲之一,在上海地區常年繁殖20~30代,亦有孤雌生殖現象發生,有時世代重疊。蚜蟲常潛伏在葉片正反面及花蕾上,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葉片汁液,使葉片失綠黃化,植株萎縮;此外,蚜蟲是主要的傳毒昆蟲,常攜帶病毒而侵染植株造成病毒病,危害極大。
在防治方法上,可在塑料大棚四周和進口處加裝尼龍防蟲網,以防止蚜蟲進入大棚;同時,可在大棚內布置黃板捕蟲紙誘捕;此外,一旦發現害蟲,須及時噴藥防治,可噴施蟲螨光、噻蟲嗪1 000倍液防治。
7.2.3 其他主要害蟲
危害塑料大棚西瓜的其他主要害蟲有白粉虱、潛葉蠅等,亦可在大棚內布置黃板捕蟲紙誘捕;同時,在初始發現少量害蟲時,應立即噴藥防治,尤其是潛葉蠅,可噴施撲虱靈、吡蟲啉、噻蟲嗪等1 000~1 5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