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吳 丹 王繪華 徐錦瑾 (上海市青浦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1700)
張 青 (上海市青浦區白鶴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201711)
白鶴草莓是上海市青浦區的特色農產品之一,具有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種植面積達466.9 hm2,年收益近2億元,已成為白鶴鎮農業支柱產業。近年來,由于當地大棚草莓多年連作種植,草莓灰霉病病菌逐年累積,危害程度不斷加重;同時,草莓生長期間常遇連續陰雨天氣,灰霉病發生迅速,嚴重影響了草莓的品質和種植效益。由于灰霉病病菌頑固且繁殖力極強,因此其防控方法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目前草莓生產上常用殺菌藥劑有施佳樂、多菌靈、嘧霉胺等,但這些藥劑使用多年,灰霉病病菌對其已產生抗藥性。為篩選出適合白鶴地區使用的防治草莓灰霉病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筆者選用50%啶酰菌胺WG、40%異菌·氟啶胺SC兩種新型化學藥劑,開展了大棚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較試驗,以探究這兩種藥劑對灰霉病的田間防效和對草莓生長的安全性,并為草莓生產上安全使用這兩種化學藥劑提供技術參考。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草莓品種為“紅顏”。供試藥劑為50%啶酰菌胺WG[巴斯夫植物保護(蘇州)有限公司]、40%異菌·氟啶胺SC(江蘇明德立達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對照藥劑為25%啶菌惡唑EC(沈陽科創化學品有限公司)。
試驗設在青浦白鶴草莓研究所進行,試驗前后20 d均未用過其他殺菌劑,施藥時草莓處于果實采收期,長勢良好。試驗設4個處理,每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組設計,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于2019年3月28日和4月5日施藥2次,施藥時,使用背負式衛士15型智能噴霧器對草莓植株均勻噴霧(包括葉、莖、花和果實,并下滲到根),每 667 m2噴藥液量為 60 L。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首次施藥時田間灰霉病為中度發生。在每次施藥前和第2次施藥后7 d、14 d調查灰霉病的發生情況,調查時每小區隨機選3個點,每點調查20株,記錄調查總果數和發病果數。
灰霉病病果分級標準:0級,果實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果實面積的5%以下;2級,病斑面積占整個果實面積的6%~15%;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果實面積的16%~25%;4級,病斑面積占整個果實面積的26%~50%;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果實面積的51%以上。
計算公式:病果率(%)=(發病果數÷調查總果數)×100;防治效果(%)=[1-(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果率×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果率)÷(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果率×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果率)]×100。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6.0的Duncan’s法進行數據整理和防效差異顯著性分析,并按顯著水平P≤0.05標準進行顯著性檢驗。
每次用藥后對各處理區草莓植株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均未發現明顯的藥害現象,說明這兩種試驗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均對草莓生長安全。
由表2可知,第1次施藥后7 d,處理(1)對灰霉病的防效最高,為62.63%,處理(2)次之,但兩個處理間防效無顯著差異,處理(3)對灰霉病的防效最低,僅為26.09%,顯著低于處理(1)和處理(2)。第2次施藥后7 d,各處理對灰霉病的防效均較第1次施藥有明顯提高,其中,處理(3)對灰霉病的防效增幅最大,處理(1)次之,處理(2)對灰霉病的防效增幅最小,且處理(1)對灰霉病的防效顯著高于處理(2),但與處理(3)間防效無顯著差異。第2次施藥后14 d,3個藥劑處理對灰霉病的防效均高于60%,具體表現為處理(1)>處理(3)>處理(2),其中,處理(1)對灰霉病的防效顯著高于處理(2)和處理(3)。

表2 不同藥劑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試驗藥劑50%啶酰菌胺WG和40%異菌·氟啶胺SC均能有效防治草莓灰霉病,且對草莓生長安全。在草莓灰霉病中度發生時,以50%啶酰菌胺WG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第2次施藥后14 d的防效可達87.06%;40%異菌·氟啶胺SC對灰霉病的防效相對較弱,第2次施藥后14 d的防效僅為66.52%。從速效性來看,50%啶酰菌胺WG和40%異菌·氟啶胺SC對灰霉病的速效性均較好,在第1次藥后7 d防效均達50%以上。從持效性來看,50%啶酰菌胺WG對灰霉病的持效性明顯好于40%異菌·氟啶胺SC,從第1次施藥后7 d到第2次施藥后14 d,40%異菌·氟啶胺SC對灰霉病的防效增幅顯著低于50%啶酰菌胺WG,表明40%異菌·氟啶胺SC的藥效持續性欠佳。對照藥劑25%啶菌惡唑EC第2次施藥后14 d對灰霉病的防效達72.71%,較第1次施藥后7 d的防效顯著增加,且其第2次施藥后14 d對灰霉病的防效高于40%異菌·氟啶胺。
從2次施藥后對灰霉病的整體防效來看,50%啶酰菌胺WG和40%異菌·氟啶胺SC均可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且這兩種藥劑均對草莓植株生長安全,生產上建議每667 m2施用50%啶酰菌胺WG 12 g兌水60 L防治草莓灰霉病;40%異菌·氟啶胺SC可作為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替代藥劑輪換使用,以減緩抗藥性的產生,生產上建議每667 m2施用40%異菌·氟啶胺SC 12 mL。
由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受長時間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導致大棚內溫度、濕度較高,草莓灰霉病的發生較往年有所增加,致使第1次施藥后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具體試驗結論還有待進一步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