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成 (上海申宏農藥有限公司,上海市閔行區 201101)
柑橘潛葉蛾屬鱗翅目潛葉潛蛾科,是上海地區柑橘生產中一種常見的蟲害[1],主要為害柑橘新梢、嫩葉和果實。其中,柑橘潛葉蛾幼蟲潛入葉表皮下取食,形成白色彎曲的蟲道,使葉片卷曲、硬化甚至脫落,嚴重影響樹體長勢和花芽分化;柑橘潛葉蛾為害果實后,會影響果面光潔度,且使果實不耐儲藏、易腐爛[2],直接影響柑橘產量和效益。在此背景下,為評價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對柑橘潛葉蛾的防治效果,提高柑橘潛葉蛾的防治水平,筆者在上海市崇明區進行了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對柑橘潛葉蛾的防效試驗?,F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17年設在崇明區綠華鎮綠園村(上海歡綠果蔬專業合作社)進行。崇明區地處長江中下游,環江靠海,氣候溫和濕潤,雨水充沛,屬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全年日照時數為2 094.2 h,年平均氣溫15.2 ℃,無霜期229 d,年平均降雨量1 025 mm,空氣相對濕度常年在80%左右。
供試柑橘品種為“宮川溫州蜜桔”,樹齡15年。供試藥劑為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成都綠金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對照藥劑為1.8%阿維菌素乳油。
試驗共設5個處理,每處理重復4次,試驗小區隨機排列,每小區選擇2棵柑橘樹進行試驗,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本試驗共施藥2次,于8月6日進行第1次施藥,8月13日進行第2次施藥,施藥時均采用“MUTABI”16型背負式噴霧器,噴施柑橘嫩葉、新梢和其它葉片,噴霧要求周到均勻,每次每667 m2用藥液量為100 L。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目測觀察供試藥劑對柑橘有無藥害現象發生,以及對試驗區的野生動物及有益昆蟲有無影響。施藥前,每株樹按東西南北中5個方位各選1枝抽發健壯的嫩梢,系上觀察標識牌作為觀察梢,于第2次施藥后3 d開始調查,每個觀察梢隨機取10張葉片,記錄受害葉片數和并依據《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3]計算危害率及防效。危害率(%)=(被害葉數÷調查葉數)×100;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施藥后危害率-藥劑處理區施藥后危害率)÷空白對照區施藥后危害率]×100。
由表2可知,隨著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稀釋倍數的增加,柑橘潛葉蛾的為害程度逐漸增加,對柑橘潛葉蛾的防效逐漸降低。第2次施藥后3 d,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1 500倍、2 000倍、2 500倍液處理對柑橘潛葉蛾的防效依次為92.94%、85.29%、81.17%。對照藥劑1.8%阿維菌素乳油1 500倍液對柑橘潛葉蛾的防效為76.47%,顯著低于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3個劑量處理。

表2 不同處理防治柑橘潛葉蛾效果比較
經試驗期間不定期觀察,未發現試驗藥劑和對照藥劑對柑橘生長產生藥害,也未發現試驗藥劑和對照藥劑對試驗區內野生動物及有益昆蟲有明顯影響。說明在本試驗劑量下,各藥劑對柑橘生長安全,且對其它生物未有明顯不良影響[4-5]。
示范推廣柑橘潛葉蛾防治關鍵技術,能有效提高崇明區柑橘的品質和競爭力,提升崇明區柑橘產品的知名度及柑橘產業的整體效益,促進崇明區經濟果林的生產發展。試驗結果表明,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不同劑量處理,在施藥2次、每次每667 m2用藥液量均為100 L的情況下,第2次施藥后3 d,以該藥劑1 500倍液處理對柑橘潛葉蛾的防效最高,達92.94%,該劑量處理對柑橘潛葉蛾的防效顯著優于1.8%阿維菌素1 500倍液處理。因此,建議今后在崇明區柑橘生產中,采用5%高氯·甲維鹽微乳劑1 500倍液防治柑橘潛葉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