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呼和浩特鐵路局包頭職工子弟第五小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4010)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學教育與生活教育的融合,教育必須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加工和整合,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激發其學習興趣,自主建構其教學內容與知識體系。當然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個性張揚、和諧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和應用性,并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賦予教學內容以新的活力。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應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教學活動,主動獲取數學知識。所以,教師應靈活運用多樣化的開放式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首先,創設開放教學情境。經過大量教學實踐證實,教師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運用探究教學方法。開放式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探究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契合教材所提供的學習材料,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有目的、有步驟地組織探究教學活動,著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鼓勵學生親身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在探究學習中發現數學規律,加強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再次,實行變式教學。變式教學是指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層次、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情形的分析,從而揭示不同知識點間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變式教學,通過采取一題多解、多題重組等方式,使學生產生探究問題的新鮮感,保持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最佳學習狀態。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準備課》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校園,讓他們尋找校園中的數,又領學生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20以內進位加法》時,其中第5個內容《數跳舞人數》,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為:8+7(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9+6,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么要列成9+6呢?”她說:“有9個小男孩,6個小女孩,共有15個小朋友在玩跳舞?!蔽耶敃r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梢?,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位置》課以后,讓學生在課室里就此說說自己或者朋友所處的位置,分清前后左右的關系。另個,我還讓孩子們排排隊,也讓他們分分前后。在講上下位置時,我直接讓孩子擺實物,如:把語文書放在數學書的上面,把書包放在桌子的下面等。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加強了對基礎知識的深化,注重了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創造思維的能力,通過開放式教學法轉變了傳統教學單純灌輸的局面,師生之間的互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