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捷
(河北省蔚縣教師進修學校,河北 蔚縣 075700)
傳統的學校教育對象是青少年和成年前期。這種教育把人的一生分為兩部分:前半生用于接受教育,后半生用于生產勞動。這種分段是不科學的,當人們走出校園去接觸現實世界時,卻發現有限的學校教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況且人不能一輩子總在學校接受教育,這就要求人們離開學校以后,仍要不斷的學習。隨著社會的發展,“文盲”的概念將會發生變化,“文盲”不僅僅是“不識字”、“不懂英語”、“不會計算機”等具體的概念。不能掌握學習方法的人,不能應對未來出現的新情況的人是未來的文盲。不繼續學習,不接受繼續教育,已經取得一定學歷教育和專業技術職稱的人也可能是未來的文盲。因此,我們必須要正確認識終身教育繼續教育。
在繼續教育的實踐中,有的教師自感力不從心,年紀大成了認真接受繼續教育的借口。這真是認真接受繼續教育的攔路虎嗎?中國自古相傳的“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格言,也沒有認為年齡是繼續學習的問題。孔子在《論語》中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也反映出我國推崇終身學習自古有之。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1927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人的學習能力的頂點是20歲,到了40歲以后,學習能力每年下降1%。但這種觀點也受到了沖擊,在20世紀50年代,一些心理學家通過對韋克斯勒成人智力測驗所表現出來的智力隨年齡增長而衰退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學習能力的衰退與年齡沒有直接關系。現在的研究表明,成人的智力是可以不斷發展的,這種發展是由他是否繼續受教育決定的。人的智力、思維能力只在臨死前才開始下降,此前一直處于上升趨勢。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終身學習,接受繼續教育提供了科學依據。終身教育思想,繼續教育正在為許多國家接受并實踐,各國從本國的實際出發,繼續教育的形式有所不同。但究其本質而言都是對終身教育思想的把握。這就要求我們在思想上要正確對待繼續教育。終身教育思想強調的是一種縱橫交織的長期教育。從縱的方面來看,它強調從學齡前期的胎教開始直到學校后包括繼續教育的教育。使它貫穿于人的一生;從橫的方面來看,它不僅強調學校教育,而且強調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結合,以一種完整的教育模式避免傳統學校教育的缺陷。這就要求人的一生都要學習,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場所要相互開放,相互溝通。這就要求我們的繼續教育也應有一個統一的有機體系。社會要開辦各種教育機構讓走出學校的人繼續接受教育,學校也可以接納社會上的人重新學習,而家庭也是學習的地方。
現代社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信息爆炸”,以往需幾代人持續努力才能得到的成果,現在只需一代人即可。人類在物質、意識領域的變化極快,使人的思想觀念落后于社會結構的變更。因此,教育不得不改變觀念,尋求一種適應變化的路子。一方面科技的高度發展,另一方面人口數量的增長及壽命的延長。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學校已遠遠滿足不了這種形勢發展的需要。無論從事哪種行業的人,都必須不斷地進行學習。從而促進了繼續教育的發展。但是,終身教育繼續教育不再是傳授知識的問題,而是用適當的手段訓練每一個人,使他永遠不停地學習。其目的是使人過一種更和諧、更充實和符合人全面發展的生活,建設更美好的生活。對繼續教育要著眼于人的生活,而不是課程,不是考核,不是應付。要把繼續教育看做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人生活的一個過程,而不知識的傳授。教育是貫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動,不存在年齡上的限制。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某些能力受到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年輕時沒有掌握這種技能。如果年輕時掌握了學習方法,以后就可以隨時學習,學習能力會提高。終身教育繼續教育要滿足人生相應階段的教育要求。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好,繼續教育要將個人從矛盾中解脫出來,重視人格發展的統一性、全面性與連貫性。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與方法,使我們通繼續教育達到人性的美滿與和諧。在終身教育繼續教育的發展下,有利于建立一種新的教育制度。傳統的學校教育在內容上主要傳授給學生固定的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在方法上采取灌輸式,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在學生的培養和選拔上,采用考試分數來分類,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個性和創造精神。終身教育繼續教育的發展,將帶來一種新的教育制度,它采取開放的、靈活的、訓練與信息相結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一生都可受用的學習技能。在終身教育繼續教育的體系下,學生需要得到滿足,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考試失敗和成功的概念將失去意義。終身教育繼續教育將促進學校教育體制向多元化、開放化方面發展。繼續教育必將發展,這是一種時代發展的趨勢,教育社會必將到來。凡預則立,不預則廢。自覺的端正教師的繼續教育,切實提高職業素質。
總之,社會生產力、科學技術、政治經濟等動力因素飛速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向我們闊步走來,素質教育已成了歷史發展的必然,所有這一切決定了我們的學校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的泥潭中擺脫出來,大力推廣素質教育。在社會大目標的指引下,小學教師必須通過繼續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以全新的教育觀,以全面的素質應對新時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