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山西省臨汾市古縣岳陽鎮張莊中心小學,山西 臨汾 042400)
情境教學法是促進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的有效方法,當小學生對于知識理解出現障礙時,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可將數學變得有吸引力,引導學生走出學習瓶頸,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動機,同時避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真正體現情境創設服務于教學、服務于課堂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來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就變得尤為重要。
數學教學內容理性過強,缺乏感性色彩,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創設情境,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數學學科缺點,把數學方法和理論變得形象化、生動化,解決數學學科特點與學生學習興趣之間的矛盾,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然而,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過度強調情境創設的教育性,忽略了情境創設的趣味性,把教學情境創設變成變相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灌輸”。這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實際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因未遵循情境創設的目的性原則,一味地為“情境創設”而創設情境,導致創設的情境雖好,卻無法突出情境創設的目的,最終使得情境創設與數學教學目的出現嚴重的脫節現象。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不自覺地把學習與生活割裂開來,讓學生為學習而學習,不知道學如何用、學為何用。在情境創設方面,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教師的情境創設往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沒有太大的聯系,不易于學生理解,學生對情境提供的信息無法準確地把握。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順利地解決問題,還會讓學生產生“情境創設加大了數學的學習難度”的認知。
數學學科本就源于生活,從生活當中來再服務于生活當中去,正符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以生活為契機”的規定。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環節當中,教師可以圍繞本堂課的具體內容,進行關聯式的生活情境設計。如在學習解應用題相關內容時,可將學生需要掌握的應用題類型進行劃分,比如贈送問題、分配問題、時間問題、購買問題和換算問題等;然后圍繞上述類型創設“一群同學為一名同班同學慶祝生日”的生活化情境:“甲送給乙四個蘋果后,自己還剩十二個,那么甲原本有多少個蘋果?”這種問題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遇到過,所以學生只要稍微聯想實際,就能得出解題的思路;再比如:“甲打算將自己剩下的蘋果分別送給今天過生日的幾名同學,卻發現如果每人分五個,則還少三個蘋果,那么今天一共多少個人過生日?”這個問題當中又蘊含著除數思想。接著再創設問題:“大家計劃每人拿出二元五角,為過生日的同學買一個蛋糕,全班四十多個人最多可以買多少錢的蛋糕?生日宴上午十點開始,下午三點結束,一共多長時間?”這些問題都包含著數學思想,每一個場景也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再現。當學生在閱讀和嘗試解決這類問題時,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實際,進而在無形之中生成轉化思維和意識,繼而增加數學敏感度和數學語言的使用熟練性。
操作實踐是對客觀事物的動態感知過程,是把外部動作思維轉化為內部語言形態的智力內化過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操作情境,能夠通過學生的手、眼、腦協作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強化學生認知。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知“幾分之一”,教師讓學生準備了一些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的紙片,讓學生將手中的紙片對折、再對折,平均折成若干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這個分子“1”,而折成的多少份,就是分母。如此一來,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所折成的份數不同,那么分數則不同。比如,正方形折2下,可以平均分為4份,那么每份都是1/4;長方形對折1下,可以平均分為2份,那么每份是1/2;圓形折3下,可以平均分為6份,那么每份就是1/6。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每份都涂上顏色,使之更為形象直觀。如此,通過折一折、涂一涂、認一認,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對于分數的理解能夠更加透徹。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遍應用,多媒體教學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之一。原來教師手中的粉筆被鼠標所取代,黑板被投影屏幕所取代,多媒體播放的教學課件里充滿了美麗的圖片、靈動的畫面和絢爛的顏色,這些都強烈地吸引著小學生們的注意力,也引導著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和互動中來。多媒體教學給數學課堂帶來諸多優勢,教師們也要抓住多媒體教學所帶來的各種優勢為學生創設既有趣又涵蓋各類知識點的教學情境,用動靜結合、聲色俱備的教學方式取代原來枯燥乏味的單一式說教,充分調動學生們的感官系統,去觀察、去感受、去品味數學教材上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知識點,并在不知不覺當中牢記知識點。例如,在學習某個基本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原先靜止不動的圖形運動起來,還可以讓學生在一幅元素豐富的畫面當中尋找該圖形,然后將學生找到的圖形加以放大或定格,以加深學生對該圖形的印象。這樣既突出了教師教學的重點,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不知不覺當中使其獲取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法是數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降低數學學科的學習難度,提升課堂趣味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內在需求,通過創設活躍的情境來高效地將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傳授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