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正清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河南 澠池 472400)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實行和基礎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開始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在教學中,其不僅只是著眼于學生課本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極為注重學生邏輯思維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做好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工作不僅有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對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邏輯思維方法主要包含有以下幾種:一是演繹與歸納法。該方法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是一種應用比較廣泛的方法,其主要通過推理將一些特殊的問題類推成為一般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法則和運算方法都是借助該方法推理出來的。二是分類與比較法,該方法是將研究的數學對象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分類,然后讓學生通過想象進行類比分析,找出問題的規律所在,該方法基本上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三是綜合與分析法,該方法是將所有的對象全部聯系起來,從對象的整體認識到本質,然后再對所有對的個體進行分析,這種方法主要應用于一些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的數學問題的解決。四是概括與抽象法,這種方法是從同一類研究對象中總結出共性,然后分析其與共有本質的一種方法,該方法是小學數學計算規律環節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1]
數學是一門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也應當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引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散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如在學習“統計”知識時,教師在正式導入之前,可以先讓學生們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場合應用了統計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在應用時主要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可能很快會想到教師在春游活動中,統計學生的意向游玩點,就是統計知識應用的一種表現。再比如在學習“簡易方程”時,教師可以將經典的“雞兔同籠”問題引入到課堂上,結合相應的問題,發揮學生的思維。當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該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其對于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不能科學的掌控課堂,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科學的提出問題,則可能很難有效發揮問題的作用,發散學生思維,調動其學習積極性。[2]
由于小學生的年紀小,在思考問題時習慣以形象思維思考其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其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都不是很強,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性也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其需要精心設計數學教學課堂,采取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如在設計數學課堂時,教師可以嘗試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戲融入到課堂上,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了更好的完成游戲,獲得最終的勝利,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也將不斷提升。如在教學“找規律”時,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上開展“找一找”的游戲,將10個不同顏色的小球拿到教室里,然后讓學生們試一試自己動手,采取不同的方法擺列這些小球,看一看他們有多少種規律,比一比誰創造出來的規律最多,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在同一個班級里也沒有兩個相同的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時,不能千篇一律的采用同一種方法進行教學。在數學課堂上,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嘗試使用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分層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不同的方法,然后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分析哪些教學方法學生的配合度比較高,而哪些教學方法學生的配合度比較低,進而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
習題訓練是數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當前的小學教學中,雖然提出了“減負”的口號,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習題訓練,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可能很難得到有效的鞏固,其邏輯思維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應當適當的開展一些習題訓練,讓學生在習題訓練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引導他們探索數學知識,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必須要結合學科內容及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并學會在生活中靈活的應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循序漸進的提升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