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秭歸縣社會保險管理局,湖北 秭歸 443600)
2010年,秭歸被納入國家第二批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縣。經過大力推進,2011年全縣進入全民參保新時代,并且打破了城鄉養老保險二元化格局,實現了城鄉社會養老保險一體化,對于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然而,自新農保實施以來,始終存在群眾繳費就低問題,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合并以后,此現象仍沒有改變。低檔次繳費標準,難以支撐其年老后不斷提高的基本養老需求,對養老保險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也留下了隱患。秭歸屬于欠發達山區,經濟社會發展處于相對落后狀態,在全國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以秭歸為例,就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可行性作初步探討。
(一)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但續保人口下降明顯。
2010年開始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時,參保率為95.78%,2011年迅速實現全員參保,直到目前為止一直保持全員參保率,表明居民參保意識強,愿意接受養老保險這一新生事物。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其他養老保險的沖擊,續保人數呈下降趨勢。2010年雖然沒有實現全員參保,但參保人數高,全縣達205032萬人,到2014年以后逐年減少,到2017年參保人數銳減至17萬人,減幅達17%。表明現行保障政策吸引力不夠,參保擴面面臨壓力,勢必對養老基金結余留下潛在缺口隱患。
繳費標準逐年提高,但就低現象十分突出。
從繳費基數來看,人均繳費額逐年增加,特別是從2013年開始,繳費額增長呈加速趨勢。 2013年之前平均增速在8%左右,2014年到2017年增速提高到兩位數,平均超過20%,表明廣大居民提高繳費標準的意識在增強。但是,雖然人均繳費標準在逐年提高,就低現象仍十分明顯,整體繳費標準處于很低水平。在現行十二個繳費標準中,2014年選擇最低檔100元標準的占一半以上。2015年,秭歸縣出臺了《秭歸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秭政辦發【2015】72號)文件,調整了補貼標準,選擇200元繳費檔次的財政補貼由原來的30元提高到45元,并提倡參保人員自主選擇200元以上的繳費檔次,多繳多得。在政策激勵下,當年選擇200元繳費檔次的占到80%以上,選擇100元的由上年的50%下降到17.4%。2016年選擇300元的占比首次突破兩位數,達到13.0%。2017年出現明顯變化,選擇300元的首次超過半數,達到62.7%,比上年提高近50個百分點。表明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發揮了一定的激勵作用,但多數人繳費標準仍在最低前三檔,總體繳費檔次仍然較低。橫向比較看,2017年秭歸人均繳費標準比全市平均水平低 8.9 %,比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西陵、枝江和當陽相比,分別低130.7%、32.7%和22.4 %。
城鄉居民選擇低檔次的保險繳費標準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與現行政策有關,也與居民個體保險觀念和實際情況有關。
(一)現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一是高檔次繳費沒有高標準的補貼。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秭歸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秭政辦發【2015】72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 元、500 元、600 元、700 元、800 元、900 元、1000 元、1500元、2000元12個檔次,政府對參保人員繳費對應補貼標準為,選擇100元檔次標準繳費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200元至400元檔次標準繳費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45元;對選擇500元及以上檔次標準繳費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年60元。也就是繳費500到2000,政府補貼都是60,繳費標準由低到高存在補貼收益遞減問題,這樣的補貼方式直接抑制了居民高標準投保的積極性,大多數居民就低選擇成為必然。二是高檔次繳費沒有帶來相對應的預期收益。參加養老保險的本質是投資。參保人選擇投保標準必然要首先考慮投資利益最大化,即較低的投入獲取較高的收益。同時作為特殊的投資品種,養老保險的收益還要考慮到過早死亡導致養老領取期限縮短的情況,希望盡早收回成本。
(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實施缺乏科學的執行力。一是政策實施初期,片面強調參保率而忽視繳費檔次,留下“就低”隱患。在2010年10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執行初期,因時間緊、任務重,為保證政策的順利實施,一些鄉鎮為了追求全員參保率,采取強制統一征收方式,許多基層經辦人員直接將參保檔次設定為最低檔次,以方便管理并迅速完成指標任務,造成后期很多參保人員一直停留在最低繳費檔次。二是政策宣傳效果不到位,居民對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的宣傳深度,決定了廣大城鄉居民對政策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參保和繳費的多少有直接關系。
(一)調整現在繳費政策,完善補貼調整機制。
提高繳費標準最關鍵的在于投保政策有足夠的引領作用,要從有利于鼓勵多繳多得,早繳早得,縮短回報時間,提高投保收益等出發,科學設立繳費標準,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完善補貼機制,盡量提高繳費標準對應的領養水平,特別是多繳長繳人員月領水平,鼓勵多繳長繳人員參保繳費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居民選擇較高繳費標準,更多的年輕人提早參加投保,從根本上提高養老保障能力,滿足居民養老需求,確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可持續發展。
(二)大力幫扶困難群體,提高居民參保能力。
調查表明,家庭收入越高,群眾參保意愿越強,愿意參保的居民選擇的個人繳費基數檔次所占比例也會提高。秭歸尚有不少靠政府代繳保險費的特殊困難群體,這部分人是推行提高繳費標準政策的難點和重點,也是政府補貼的最大負擔。因此,政府要將精準扶貧與特殊人群養老保障工作統籌考慮。一方面,要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的糧食直補、農機具補貼、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注意引導農民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道路,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鼓勵農民土地使用權的合理與合法流轉,引導農戶進行適度的規模經營,增強居民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擴大中糧補貼、精準扶貧的范圍和補貼力度,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參保群眾收入。另一方面,政府應從長遠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將養老保障納入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把有限財力盡可能用于對這部分人的養老保障補貼上,保證全社會養老保險事業同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