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江蘇省贛榆區博雅高級中學,江蘇 贛榆 222100)
前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也越來越受教育者的青睞。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運用微課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1]。本文立足于微課教學優勢分析,就如何利用微課這一教學手段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展開探討。
從本質上來說,微課教學是指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前的時候觀看視頻,然后在課堂上與同學合作探究、交流互動,在遇到問題或者困惑的時候請教老師,然后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在這個基礎上對學生知識結構不斷進行完善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運用這一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拓展和引申學生的思考高度和思維廣度,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文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2]。
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學生在課前的時候就已經初步掌握了知識,對學習重難點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這種情況下,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會帶著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從而解決問題,吸收和消化知識。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教學可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學生在課后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學習情況反復觀看微視頻,在這個基礎上全面消化和吸收當天知識。從某個程度上說,微課教學就是線下一對一輔導與線上自主學習的有效融合,將其運用到文言文教學之中,不僅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還能給學生創造性學習提供機會和平臺,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微課教學質量主要取決于微視頻的質量。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前要精心制作微課視頻,為微課教學取得實效性打好基礎。在制作微視頻之前,語文教師要深入研究待講的文言文,對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做到充分掌握,并且盡可能多地參考一些相關資料,確保設計出來的微視頻符合高中學生心理發展規律[3]。就筆者個人教學經驗而言,語文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一次摸底測試,通過測試大致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同時還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錄制微視頻。例如,在教學《阿房宮賦》這篇文言文之前,教師在制作微視頻的時候,可以采取《大夢敦煌》為背景音樂,適當地給學生一定的聽覺沖擊,引導學生快速進入狀態。在微視頻內容劃分上,可以將其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課文的朗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簡單介紹,第三部分是時代背景的介紹,包括晚唐、秦帝國、戰國背景,第四部分呈現出阿房宮的模擬圖,在這個基礎上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利用這樣一個微視頻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為接下來課堂上的高效學習做好準備。
經過了課前的自主學習,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做到胸有成竹。然而,由于文言文難度較大,加上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做到透徹理解和全面把握,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疑惑之處,這也是教師發揮指導作用的關鍵環節[4]。首先,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對文言文簡單地梳理一遍,然后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前預習中產生的問題以及疑惑之處提出來。例如,在講解《蜀道難》這篇文言文的時候,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來的問題紛繁多樣,如“人們常說李白寫蜀道難,表面寫蜀道艱險,實際上是嘆息仕途坎坷,為什么會這樣理解?”“這篇文章有什么樣的藝術風格?”等,此外還有一些語法上的問題,如形容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等。在整理好學生的問題之后,筆者首先對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如語法上的問題進行講解,接著挑選出一些具有靈活性和探討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展開小組探討,如“人們常說李白寫蜀道難,表面寫蜀道艱險,實際上是嘆息仕途坎坷,為什么會這樣理解?”這類問題。在學生探討過程中,筆者也積極加入其中,和學生一起交流。對于這類問題的探討,并非一定要得出一個標準的答案,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開闊。
結合課堂上師生探討情況,語文教師應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總結,然后再根據問題制作或者下載微視頻,將其上傳到學校網站或者班級微信群內,讓學生在課下的時候加強復習,不斷鞏固。例如,在講解《鴻門宴》這篇文言文的時候,筆者通過課堂討論發現很多學生對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和原則把握的不太好,導致翻譯的語句不通順,甚至偏離了文章本意。為了幫助學生彌補這一點不足,筆者從網上下載了有關于文言文翻譯方法和原則、文言文異譯和直譯等微視頻,每個微視頻中都包含規律總結和例題分析兩大要素。經過課后復習鞏固之后,筆者發現,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顯著提升。
結論:綜上所述,將微課運用到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既是一個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語文教師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與時俱進,積極引進現代化教學模式,利用微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微課以最佳的姿態服務語文教學,促進文言文教學效果的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