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惠

十五年前,罹患乳腺癌的施月波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名龍舟運動員。她更想不到,她還能率領一支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龍舟隊爭金奪銀。這支龍舟隊來自上海,名叫“天愛-愛康癌癥康復者龍舟隊”。除了教練之外,隊員全部為癌癥康復者。
他們都是因為癌癥跌入生命谷底的人,卻因龍舟迎來了新的生機。在江面之上,他們重塑了生命的意義,而這支龍舟隊也因此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生命之舟”。
在臨近端午節前的一周,56歲的隊長施月波和她的龍舟隊迎來了2019年的第一場比賽——第十六屆上海蘇州河城市龍舟國際邀請賽。
為了能夠鍛煉新人,當了15年領槳手的施月波把“領槳”這個重要位置交給了體能更佳、年紀更輕的兩位隊友——唐維斌和周登娣。
63歲的唐維斌曾是專業足球運動員,50歲的周登娣則是隊中的老幺。倆人都是近一米八的高個兒,盡管身材纖瘦,但她們已經是龍舟隊“最像運動員”的隊員了。
比賽前,隊員們坐在休息區等待檢錄。他們這時才發現,與自己同在大眾組的對手都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緊身衣下健碩的肌肉線條清晰可見。而他們的龍舟隊不僅年齡和體能上不占優勢,在裝備上更是寒酸的不行。其他參賽選手都用的是專業級別的碳纖維槳,而他們只有平時訓練時笨重的木質船槳。
“估計要墊底了。”施月波指著一旁的“肌肉男”做出一個夸張的表情,隨即她又冷靜下來,“即便最后一名也是意料中的事。”
作為目前中國唯一一支活躍在賽場的癌癥康復者龍舟隊,這些其實都不是他們在意的,甚至也從未期望著拿什么冠軍。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們也許無法延續生命的長度,但是卻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我們現在就是這么做的。”也許是經歷過太多苦難,56歲的施月波儼然成了一名哲人。




施月波從15年前為了乳腺癌術后康復接觸龍舟,到如今成了這項運動在癌癥康復者中的推廣人,對其中的艱辛有著最為深刻的體會。
2004年,第五屆世界龍舟錦標賽首次設立乳腺癌幸存者龍舟比賽。作為東道主,中國龍舟協會決定在上海召集術后5年以上的乳腺癌患者,成立國內第一支乳腺癌幸存者女子龍舟隊,施月波成為這支龍舟隊在楊浦區的召集人。
“一群連槳都不會握的癌癥病人,要代表中國參加龍舟比賽,簡直是天方夜譚。”施月波至今難忘初練龍舟時的辛酸。面對像蚱蜢一樣細長的龍舟,隊員們踩上去個個膽戰心驚。為了防止掉進水里,他們個個都變成了游泳健將。訓練結束后每個人都全身酸痛,手臂腫得抬不起來,手掌、臀部在訓練中不停地摩擦,傷口剛剛痊愈又再次磨爛。高強度的訓練后,隊員們接二連三感冒發燒,以至于家人都反對他們去劃龍舟,“你們能康復,已經是燒了高香,還瞎折騰什么呀?”
對龍舟毫無概念的施月波也曾擔心,這項需要消耗大量體力的運動會不會對身體不好。但長期堅持下來,她已經沒有了顧慮,反而在劃龍舟的過程中嘗到了甜頭。
“一般我們在切除乳腺的同時會摘除同側腋下淋巴結,術后很可能會造成手臂疼痛、淋巴性水腫等并發癥。當時我的手很腫,一按一個坑,但劃龍舟不久就基本不腫了。”
同為乳腺癌患者的王美芳術后也被淋巴水腫所困,加上患病體質很弱。起初,她在床上躺了足足半年,后來基本上每三個月就要住一次院。
“自從參加了龍舟隊,我的手不腫了,我跑醫院的次數越來越少,現在幾乎不用去醫院了。”加入龍舟隊3年的王美芳還養成了快步走的習慣,“現在每天走一萬步都不覺得累。”
龍舟隊訓練的地方是在上海青浦區安莊村,這個小村莊空氣清新怡人,河道兩旁聳立著參天大樹,還有偶爾落在蘆葦蕩里的白鷺。
“這里就相當于一個氧吧,我們劃龍舟講究一呼一吸的配合,這其實就是在洗肺,對肺癌康復者很有好處。”王林其已從肺癌中康復十七個年頭了,雖然由于年齡過高不再參加訓練,但在三年前他還能在5公里訓練中一口氣劃完1270槳。
因為肺癌失去了2/3個右肺的唐維斌對此同樣深有感觸。即便是足球運動員出身,他生病后爬五樓需要歇好幾次,“劃龍舟后,我的肺活量增加了,現在爬樓呼吸順暢了。”
“我們的運動員,沒有什么復發、死亡的。”說到這個,施月波很自豪,“幾年訓練下來,大家體質都明顯提升了。”

對于癌癥康復者來說,身體上的恢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理不被病魔擊倒。
“我一直鼓勵病人走出家門,因為在家里滿腦子都是自己的病,讓自己處在負面情緒中。走出家門和病友一起走路、劃船、逛公園,就沒時間想自己的病了。”這是施月波的經驗之談,但23年前的她還并不懂得這個道理。當被確診為乳腺癌后,30歲出頭的施月波天天在家抱著3周歲的女兒哭,覺得自己已經和死亡連在了一起。
鄰居建議她參加上海市癌癥俱樂部。在那里,她接觸了大量抗癌明星,心態也漸漸變好了。快樂是癌癥康復中的一劑藥引,在龍舟訓練中,隊員們就秉持著“快樂至上”的態度。
龍舟隊建立初期,隊員們在訓練中都很輕松隨意,還每次都準備了很多零食,船上、岸上都在吃,這讓習慣了嚴肅、講求紀律的國家級教練韓志華很不滿。
但隊員們的話“點醒了”韓志華。“假如我們嚴肅,我們都已經死掉了。”這也是他82歲還自愿給他們當教練的原因,“他們是一支特種部隊啊,我從他們身上受到很大鼓舞。”
受到鼓舞的還有這些癌癥康復者的家屬。從起初的質疑、反對,到如今的無條件支持,家人們不僅逐漸理解了這些康復者劃龍舟的初衷,甚至有不少還加入其中。
從比賽開始的槍聲響起,這群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癌癥康復者從起點出發,他們一槳一槳地在碧波蕩漾的蘇州河中前行,82歲的老教練韓志華敲出沉穩而規律的鼓點,10名龍舟隊隊員拼命地劃著槳將小船推向前去,他們嘴里高喊著:“生命之舟,健康快樂!”
然而這次比賽,在蘇州河短短200米的直道上,“生命之舟”從一開始便落到了最后。無論是鼓手敲擊的鼓點,還是劃手的槳頻和劃距,他們都遠遠無法與兩旁的龍舟隊相比。與大家料想的一樣,“生命之舟”最終在預賽和半決賽成績都排在小組末位。但抵達終點后,這些氣喘吁吁的隊員就像是勝利者那樣聚在一起歡呼、擊掌,也和冠軍一樣接受著觀賽者的祝賀與鼓勵。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他們就是勝利者,他們就是冠軍。
“我們想要證明,我們可以活得好好的,我們可以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