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沐真
青少年由于長時間操作電腦,沉迷于網絡,缺少必要的運動和休息,就會影響身心健康,引發相關病癥。
電腦狂暴綜合征:指長期使用電腦的人,對電腦產生依賴,如果電腦出現故障后不能使用,就會產生沮喪和焦慮,這是一種新的心理性疾病。
怎樣預防和治療“電腦狂暴綜合征”呢?首先,我們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在心態發生變化時,應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其次,要學會適應環境,減少對電腦的依賴。再就是要正確對待電腦所出現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出現了暴力傾向的人,應該及時到心理醫生那里去接受心理治療。
電腦視力綜合征:長期使用電腦會使人的眼睛出現多種不適癥狀,眼科醫生和驗光師將其稱為“電腦視力綜合征”。保健專家認為,操作電腦是視力相當集中的活動,會減少眼內潤滑劑和酶的分泌。一般來說,如果人每分鐘眨眼少于5次,而且持續時間較長,便會使眼睛干燥、疲勞,出現重影、視力模糊以及頭頸疼痛等癥狀。眼科專家警告電腦使用者,在使用1~2小時電腦后(其中60%的時間在注視熒光屏),必須改做別的事情,讓雙眼得到休息。當眼睛出現的問題無法自然消失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為了避免熒光屏反光和不清晰,電腦不應放置在窗的對面或背面,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熒光屏上眩目的光線。不要在黑暗中操作電腦,因為黑白反差對眼睛有損害。坐的地方應盡可能舒適,可能的話應該使用可以調節的靠背椅。
腕管綜合征:長時間使用電腦,有的人手部會出現疼痛和陣發性麻木,還伴有腕關節腫脹、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癥狀,并有加重的趨勢,被稱為“腕管綜合征”。預防腕管綜合征,自我護理是較為有效的方法。平時應養成良好的坐姿,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勢,要盡量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彎曲,但也不要過度伸展。應把椅子調整到最舒適的高度,坐下時雙腳正好能平放在地面。頭部不要前傾,上身挺直,不要低頭。每隔0.5~1小時,應該站起來休息一下,甩甩手,按摩和伸手指,做握拳和放松動作。
電腦失寫癥:由于頻繁使用電腦,不少人患上了“電腦失寫癥”——逐漸喪失書寫的本領。心理學和生理學研究表明,書寫訓練對培養思維、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十分關鍵,電腦無法取代用手一筆一畫地書寫。書寫可在大腦的語言中樞系統形成特殊印記,而且,對人的意志、耐力、毅力和神經系統穩定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訓練。而在電腦上打字,就無法形成這種印記,會造成一種文字辨識的困難。盡管許多人在打電腦時得心應手,但在大腦中缺少必要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得邏輯性和語言功能產生障礙。
頸脊椎綜合征:年輕人在電腦前坐的時間越來越長,長時間不正確的姿勢極易導致頸椎病變。脊椎錯位不但令關節失去功能,影響靈活性,產生肌肉抽緊劇痛和乏力等癥狀,甚至可能造成肌肉萎縮,由于脊椎神經受壓,病情嚴重者更會令心肺等器官功能不斷衰退。
在國內醫療機構,多有脊柱病治療項目如推拿按摩、針灸理療、藥物、牽引、手術等,患者可根據醫生建議,結合自身狀態選擇治療。應用脊椎生物力學原理,結合傳統手法的整脊療法治療脊柱病治療時間短、痛苦少、多有見效,患者樂于接受。但最好的預防措施還是減少用電腦的頻率。
光敏感性癲癇:有報道說,上海的一位大學生在網上連續玩了10個小時游戲后,忽然感到視線模糊、頭痛、惡心,最后全身抽搐。送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后,他被醫生診斷為“光敏感性癲癇”。近幾年,由于長時間使用電腦、看電視、打游戲機等誘發的癲癇病例屢見不鮮,這部分患者年齡大多集中于20~40歲之間,大約占癲癇患者的1/3左右。青少年應該減少上網、看電視和玩電子游戲的時間,長期使用電腦的人應該注意休息,有癲癇病史的兒童要避免不良刺激。計算機最好能罩上視保屏,看電視要保持較遠的距離,房間的燈光要盡量柔和,患者出門要戴上太陽鏡。
電腦輻射脫發癥:接觸和使用電腦的時間越久,電腦對人體所產生的輻射越強,輻射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會使人的頭發脫落。此外,電腦使用者如果用腦的時間較長,注意力高度集中,會使大腦的興奮性持續增高,使與頭發生長相關的內分泌功能發生紊亂,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易被栓塞,從而使頭發的營養供應出現障礙,導致頭發脆性增加而發生脫落。因此,防止脫發的關鍵在于科學用腦,同時,最好安裝電腦熒光屏防護罩,調整好使用電腦的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按摩頭部的好習慣,合理調整飲食結構,科學護理頭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