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杰
不同的坐標系下看南沙,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南沙位于珠江入??凇V州最南端,一度是廣州的遠郊和邊緣。上世紀80年代,香港著名企業家霍英東提出一個新的視角:南沙是珠三角的地理幾何中心。這一發現獨具慧眼,南沙距香港38海里、澳門41海里,方圓100公里范圍內匯集了大灣區全部11座城市以及五大國際機場,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
但對很多廣州人來說,南沙依然“很陌生”。知乎上,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廣州南沙區發展前景怎么樣?”
有人回答:“到南沙購房,在廣州市區上班非常不現實!剛開始可以接受,但時間久了你就知道辛苦?!?/p>
但也有人說:“如果你判斷南沙的前提總是圍繞多少分鐘到珠江新城、18號線多少個快站到天河、高速開車多少分鐘到核心區,這樣的南沙沒有價值……比起依靠珠江新城,南沙更應該立足大灣區區位,獨樹一幟,絕不僅僅考慮與廣州中心城區的連接,而是通過南沙連接廣州與周邊城市,連接港澳,連接世界?!?h3>連接世界的新門戶
在中國的城市發展路徑中,新城和新區的開發總是伴隨著爭議,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到上世紀90年代開發浦東新區,再到如今的廣州南沙,總會有一個疑問揮之不去:跳出中心區另起爐灶的路徑,究竟能不能成功?
對于還在不斷“長身體”的廣州南沙來說,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還為時太早,但向上生長的路徑,已經被描繪得越來越清晰。
從1993年算起,27年時間里,南沙在政策上迎來“六級跳”,每一次跳躍,伴隨的都是戰略地位的大幅提升。
1993年5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4月,國務院批準設立南沙行政區。2012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南沙新區成為第六個國家級新區。2014年12月,國務院批復《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自貿區南沙片區60平方公里成為廣東自貿區的最大片區。2017年5月,廣東省第12次黨代會進一步明確把南沙建設成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南沙被定性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
過去的“交通末梢”,正在變得越來越“左右逢源”。今年4月,南沙大橋正式通車,從廣州到東莞車程縮短半小時,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打通新的動脈。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建設熱火朝天。這條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通道,將在中間分出一股,接入南沙。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表示,未來3到5年內還將有廣州地鐵18號線、22號線、深茂鐵路、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將構建起以南沙為中心的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有一種觀點獲得了越來越多共識:在謀劃未來發展時,南沙早已超越廣州一區的視野,正站在作為大灣區重要發展平臺的角度,考慮與廣州、深圳、香港之間的關系。

廣州港南沙港區已是世界第五大港口。圖/受訪者提供
“南沙正成為廣州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連接點。從廣州的角度來看,南沙是廣州城市向海的一個平臺,整個城市群在由工業化走向后工業化?!睆V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曾表示。
對廣州而言,南沙的意義,不僅在于要打造珠三角核心交通樞紐,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南沙這個出???,實現廣州與全球的連接?!皬V州要真正融入‘一帶一路,出路是擁抱海洋,海路要寬,南沙就必須強?!?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曾撰文指出。
南沙正在迅速崛起,捍衛廣州的出??诘匚弧D仙掣蹍^已是世界第五大港口,2018年實現集裝箱吞吐量達1566萬標箱,同比增長11.4%,貨物吞吐量達3.56億噸,商品車吞吐量歷史性突破100萬輛,建成了南中國最具規模的集裝箱、汽車和通用碼頭群。
11月17日,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正式開港。一期、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將成為擁有4個郵輪泊位、2座航站樓、年通過能力不低于150萬人次的國內規模最大的郵輪母港,成為廣州通連港澳、走向世界的“海上門戶”。
南沙的“國際范兒”也越來越濃。11月18日至20日,一個國際化的電視直播間出現在南沙花園酒店,全球第一大商業及財經新聞網絡CNBC的幾位資深主持人正在從南沙,向超過4億分布在各個國家的觀眾直播“第二屆全球科技大會”。華為董事長、納斯達克高級副總裁、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等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人物齊聚南沙。專程從美國趕來參會的思科副總裁兼全球創新官Guy Diedrich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對全球創新行業來說,粵港澳大灣區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這就是為什么思科把全球唯一的思科智慧城放在了廣州?!?h3>港澳規則對接的探路者
如何真正兌現南沙的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優勢?僅有交通的“硬聯通”,還遠遠不夠,制度和規則的“軟聯通”也不可或缺。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南沙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
粵港澳三地分屬不同關稅區、不同法律體系、不同貨幣制度,制度規則差異非常明顯。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潘玉璋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則制度相互銜接,特別是通過進一步深化與港澳規則對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關鍵。
潘玉璋說,南沙打造了全國領先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對接香港公司注冊制度;依托全球溯源中心、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和全球報關服務系統等三大平臺,構建對接港澳、走向全球的國際貿易制度規則體系。在法律等專業服務領域,南沙在全國率先試點聘任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率先實現當事人自主選擇內地和港澳三大仲裁庭審模式,通過規則銜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