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
工作環境中存在的一些有害因素可損害女性生殖器官和內分泌系統,不但會導致女性生殖系統功能障礙和疾病,而且可能影響下一代。常見的健康影響及與之對應的職業相關危害因素如下。
●月經異常鉛及其化合物,汞,錳,鉻,苯,甲苯,二硫化碳,三氯甲烷,汽油,二甲基甲酰胺,有機磷化合物、有機氯化合物農藥,己內酰胺、丙烯腈、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噪聲,振動,電離輻射,高溫和低溫,長期負重作業,職業緊張及心理問題,等等。
●自然流產?鉛、麻醉劑氣體、癌癥化療藥物、環氧乙烷、一氧化二氮、甲醛、砷、有機溶劑等。
●不孕接觸生殖毒性化學物、長期職業壓力、超負荷工作等。
●死產可導致出生缺陷的生物和化學因素,或過重體力勞動引起的外傷,等等。
●新生兒出生缺陷?二氧芑、多氯聯苯、化療藥物、麻醉劑氣體、二硫化碳、鉛、汞、砷等,以及醫護人員、動物飼(訓)養人員、實驗人員可能接觸到的傳染性病原體,如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和弓形蟲等。
●新生兒低出生體重和早產孕期暴露于一氧化碳、多氯聯苯、鉛、二氯甲烷,或從事重體力勞動,等等。
●兒童期癌癥有些致癌物質可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健康,如母體在工作環境中接觸重金屬、有機溶劑、涂料、農藥、除草劑、電離輻射等,其子代在兒童期患癌癥的風險可能增高。
●對新生兒的其他影響某些有毒物質,如鉛、汞、鈷、氟、溴、碘、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多氯聯苯、尼古丁、有機氯化合物、有機磷化合物、三硝基甲苯等,可通過母乳傳播給乳兒。
●子代智力發育障礙?與其有關的職業相關危害因素包括鉛、有機汞、一氧化碳、多氯聯苯、電離輻射等。
上述危害因素對女性職工生殖健康及子代健康造成損害的程度,還取決于有害因素的特性、接觸劑量、接觸時間、接觸方式等。
2012年,國務院頒布了《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規定女性禁止從事礦山井下作業、極重勞動(如高強度的挖掘和搬運等),并明確了女性職工月經期、孕期、哺乳期的勞動禁忌。
●月經期不宜參加過重的體力勞動,以及高空、井下、搬運、低溫(如需在低溫環境下的食品、藥品生產加工,冷庫工作)、冷水(如冷水打撈)等作業。
●孕期?除不宜參加過重的體力勞動,以及高處、低溫、冷水等作業外,還應避免強高溫和強噪聲、振動的工作環境,同時應避開空氣中鉛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鎘、鈹、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內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環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作業;避免從事抗癌藥物、己烯雌酚生產,接觸麻醉劑氣體等作業,以及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質的操作、核事故與放射事故的應急處置,等等。
●哺乳期除孕期避免接觸的危害因素外,還應限制在空氣中錳、氟、溴、甲醇、有機磷化合物、有機氯化合物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環境中作業。
用人單位應當加強女性職工的勞動保護,廣大女性勞動者應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有關職業防護及健康促進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自身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