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兒童腹瀉很常見,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兒童腹瀉病因主要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引起感染性腹瀉的病原體多為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毒感染以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諾如病毒為主,細菌感染以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多見。非感染性腹瀉的原因較多,主要有喂養不當、食物過敏、受涼、護理不當、乳糖酶缺乏、短腸綜合征等。
看到孩子腹瀉,大部分家長很緊張,不分青紅皂白使用抗生素的現象很普遍。其實,在秋季,兒童腹瀉,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腹瀉,大多因輪狀病毒感染所致,治療核心并不是使用抗生素,而是補液、補鋅,以及止瀉、對癥治療和適當補充益生菌。
水是維系生命的重要物質,年齡愈小,水分占體重的比例愈大。若孩子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臨床證實,兒童丟失相當于體重5%的水分,即可出現脫水癥狀,如精神萎靡、口渴、煩躁、無力、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丟失超過體重15%的水分,就會發生抽搐、昏迷,危及生命。故對于兒童腹瀉,家長要注意給孩子補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腹瀉時丟失的不僅僅是水分,還有電解質,因此不能單補白開水,必須補含有電解質的平衡液,如口服補液鹽Ⅲ(藥店有售,為低滲口服補液鹽)等。只有早期預防并及時糾正脫水,維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才能使孩子盡早恢復健康。
兒童正處于骨骼、牙齒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對鋅的需求量比成年人大。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腹瀉管理指南》特別強調,在兒童腹瀉治療過程中需要補鋅。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味覺,讓孩子吃飯香、不偏食;鋅是腦細胞生長發育的關鍵物質,對孩子智力發育至關重要。缺鋅會導致孩子食欲下降,出現厭食、偏食、腸道菌群失調,以及智力發育遲緩、精神不集中、上課愛走神、成績不好等問題。兒童腹瀉時補鋅,不僅可以減輕腹瀉病情嚴重程度、縮短病程,還可以維持營養均衡和腸道健康,幫助腸道黏膜修復,并減少2~3個月內腹瀉再次發生。
此外,適當補充益生菌很重要。人體腸道內有多種數量眾多的細菌生存,其中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有益菌可以促進消化和營養成分吸收,保護腸道屏障功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正常情況下,有害菌與有益菌相互制約,使腸道處于微生態平衡,少量有害菌并不致病。一旦微生態平衡被破壞,有益菌被消滅或抑制,有害菌就會大量繁殖,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加重腹瀉癥狀,或使腹瀉遷延不愈。及時補充益生菌,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生長,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幫助腸道恢復健康。
臨床證實,5歲以下孩子的腹瀉大多為病毒感染所致,70%表現為水樣便,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在確定細菌性腸炎或繼發細菌感染時,即患兒糞便帶有黏液、膿血,或糞便化驗檢查發現有較多白細胞和紅細胞,醫生才會根據病情酌情選擇合適的抗生素。若抗生素使用不當,會破壞腸道正常菌群,導致菌群失調,反而使腹瀉遷延不愈。

蔣麗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消化科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兒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兒科協作組委員。擅長診治兒童胃腸道疾病、肝膽及胰腺疾病,以及操作小兒胃鏡、腸鏡。門診時間:周二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