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程國輝 為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點、痛點、堵點等問題,山西省立法促科技成果轉化,高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11月29日,新修訂的《山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據介紹,《條例》共6章39條,主要針對山西科技成果轉化經費投入、科研人員激勵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和產學研結合等方面的難點、痛點、堵點進行了修訂。
規定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經費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資金、補助資金、貸款貼息和風險投資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截留;要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制度、設立風險補償金;要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為明確對科研人員激勵機制政策,《條例》規定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特點的職稱評定、崗位管理和考核評價制度;明確“利用財政資金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未按照本條例規定對完成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的法律責任。
同時,針對山西科技成果轉化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數量不多,服務質量有差距等問題,《條例》規定,政府應當建立完善全省統一的科技成果轉化公共交易服務平臺。鼓勵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提供交易場所、信息檢索分析、價值評估、人才培訓、科技創業孵化、交易代理等服務。
此外,《條例》還鼓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與社會共享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實驗室、科技文獻等科技資源,為中小微企業轉化科技成果提供服務。支持企業、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獨立、聯合建設中間試驗基地,對科技成果進行成熟化處理和工程化、產業化試驗。
山西省科技廳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全省統一的科技成果轉化公共交易服務平臺,通過獎勵、補助等方式促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和技術市場提質增效。設立省、市級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加強政府風險補償、貸款貼息、保險費補貼等金融支持,補齊科技金融的短板。積極推動省內外、國內外優秀科技成果在山西落地轉化,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大力推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