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鄔婷 11月29日,記者從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由該局牽頭起草的《山西省經濟林發展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已提交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山西省將立法促進經濟林發展。這種以地方性法規形式促進經濟林發展的做法尚屬全國首例。
《條例(草案)》共7章36條,分為總則、生產流通、經營機制、保障服務、法律責任和附則。其中,在加強經濟林產業融資保險及產品品牌建設力度上,《條例(草案)》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逐步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利用市場融資功能,支持經濟林企業發展;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防御經濟林產業發展風險的保險產品,并對保費予以補貼。
為了突出經濟林品牌效應,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引導和支持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樹立品牌意識,加強質量管理,提高競爭實力。鼓勵主產區申報名特優經濟林地理標志,提高社會知名度。鼓勵無法以人力再造和無法再生的經濟林自然景觀或者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價值的經濟林景觀保持原有風貌,建立經濟林專類公園。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立法發展經濟林,是破解當前經濟林發展難題的重要途徑。山西省經濟林產業雖然取得長足發展,但依然存在重栽植輕管理,品種化、合作化程度低,科技示范引領不夠等問題,全價值鏈提升、全政策鏈扶持的機制體系尚未健全,經濟林產品“多”、地理環境“特”的潛力有待深入挖掘。開展經濟林立法,能夠從根本上推進經濟林往深里去、往精里做、往細里走,以優品質、大品牌、高品位發揮經濟優勢,對做大做強經濟林產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山西省經濟林產業發展條例(草案)》是山西省2019年重點立法項目之一,對推動山西省經濟林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群眾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義。制定經濟林發展條例就是要在確保經濟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促進山西省經濟林產業鏈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