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以其騎行方便、低碳環保、費用低廉等諸多優點,深得人們歡迎。但同時,又面臨著停放無序、用車時間、空間、需求多變、運維困難等問題。共享單車要破解難題,走向上遠,需要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用車需求有更加精準的把控,需要讓車輛調度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當前,人工智能與各個行業的融合發展如火如荼。那么,人工智能與共享單車又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哈啰出行發布了最新智慧系統——哈啰大腦2.0。哈啰大腦2.0究竟有多厲害?據介紹,哈啰引入了人工智能,在車輛投放智能規劃、車輛智能調度、運維人員智能派單等方面達到了時間、空間和需求的優化配置。具體而言,它有以下這些功能。
哈啰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在成都天府新區麗景路段,每天上班高峰期,該地區的單車騎行需求數量超過1000輛,容易出現短時間內供不應求的狀況。而哈啰大腦能夠實時向運維人員輸出調度指令,包括去附近哪些站點調度閑置車輛、調度多少車輛以及最優的調度路線等;同時,哈啰大腦可向車輛附近的潛在用車用戶智能推送騎行紅包等激勵措施,鼓勵用戶通過自然騎行實現車輛調度,大幅提升車輛使用率、降低運維成本。通過智能調度能更及時地滿足用戶的騎行需求。
其二是算法識別報障真實性。如何保證運營中的共享單車保持良好的車況,在用戶想要騎車的時候就有好車騎,也是共享單車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通過算法哈啰大腦能有效識別用戶報障真實性,有效過濾大量錯誤報障信息,將車輛報障準確率提升至90%左右,同時通過智能派單體系將任務分配給最合理的運維人員進行及時處理,保證車輛維持良好狀況。”哈啰方面表示。
就此前哈啰單車北京試點的調研情況看,哈啰單車的BOS端(運維人員的智能工作終端)能夠為運營人員提供單車具體信息,包括所在位置、是否需要維修等。運維人員只需要通過APP就可以接到車輛需要調度或是維修的信息。這就從技術層面將運維人員從冗雜低效的故障排查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效、精準處理車輛真實故障,提高運維整體效率并降低運維成本。同時也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優質的出行服務。
共享單車的無序停放一直是讓企業和管理部門頭疼的問題。哈啰出行推出了行業首個應用級別的自適應藍牙電子圍欄,俗稱“藍牙道釘”,用來引導用戶在規定區域內有序停車,實現單車停放智能化管理。

哈啰出行研發副總裁任亮亮在接受采訪中提到,藍牙道釘內含芯片,深埋地下后,使用周期大致為3年,后續維護比較簡單經濟。該技術亞米級別的測試成功率達到95%以上,在行業內居于領先地位。當識別到單車沒有停在指定區域時,智能鎖會自動彈開,從而倒逼用戶規范停車。
此外,哈啰出行還推出argus智能視覺交互系統,實時識別、智能判斷和管理所在區域內的各家共享單車和社會車輛,實現總體車輛數量、騎行需求和停放管理之間的動態平衡。
在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哈嘍方面負責人向媒體展示了該系統的使用,他提到,“基于圖像識別技術、AI分析等多項技術,通過該系統可以實時判斷出所在區域的單車總數,并識別出各類不同的單車,通過一個攝像頭管理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和社會車輛,實現總體單車的動態平衡,保護路面整潔。”
從哈啰出行的探索,我們可以一窺人工智能如何應用于共享單車領域,如何共享行業發展。相信未來,人工智能還會讓人們的出行更加有序、更加智能、更加方便。(編輯/任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