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強忠
現代教育是開放、現實和全方位的,不是一個孤立、封閉的社會活動過程,任何學生的成長都是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共同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且各自都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學校教育離不開社會、家長的合作與支持,家校合作的基礎在于家長提高認識、積極參與,關鍵在于轉變家教觀念。
落實常態化育人機制,建立成長共同體,離不開家校合作,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合力育人機制,福建省福清市濱江初級中學不斷探索家校合作育人新途徑,以促進家長、學生、教師共成長。
轉變理念,共享家校合作資源
學校要發揮教育主導作用,引導家庭、社會增強育人責任意識,提高對學生道德發展、成長成人的重視度和參與度。首先,學校要引導家庭、社會增強育人的責任意識,盡快立法以加強社會與學校之間的聯系,尤其是從體制、機制上引導社會、家庭積極參與家校合作,幫助學校解決孩子教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以形成全方位、全員育人的格局。其次,消除學校與家庭在教育思想觀念上的分歧,加強共育的責任意識。最后,要改革教育管理體制,賦予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利,以促進家校之間相互配合、優勢互補,在揚長避短中達成合育共識,在交流經驗、分享成果的過程中,不斷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真正發揮家長作為教育資源的重要價值。
營造環境,提升家校合作質量
家校只有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采取有效一致的行動,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才能達成教育的最終目標。家校合作著重在于建設成長共同體,促進家長、學生、教師共同成長,我國的多數家長僅限于課余家庭作業的輔導、參加家長會等有限、少數、層次較低的活動。因此,學校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組織開展論壇、家教沙龍,辦好家長學校,積極開展專項培訓,讓家長及時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和技巧,提高家長綜合素質。同時,還可以引導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學習優良家訓、傳承優秀家風活動,真正實現家長在家校合作中以學習者、支持者、主動參與者和決策者的角色出現。
豐富內涵,使家校合作形式多樣化
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斷深入,家校之間的聯系,越來越依賴于具有時效性、快捷性、開放性、靈活性優勢的網絡互動平臺,家校合作的方式和途徑也必將更多地引入網上通話、網絡視頻、微信群發消息等互聯網無線通訊技術。這不僅可以彌補傳統家校合作模式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從而也可以實現在增加家長參與數量的同時,通過現代化的溝通方式,提高家長的參與質量。
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的形成都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形成的機制與途徑也不盡相同,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同的特點。學校應當根據這種情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交互功能,多開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途徑,為家長和教師提供學習、溝通和交流的家校合作平臺。比如,開設學校微信公眾號、家庭教育咨詢服務熱線,為家長提供參與學校教育的機會,擴大和加強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廣度和深度;開設專題德育網站,開辦家校合作報,建立微信家庭聯絡群,與家長及時溝通孩子的不足、優勢以及性格特點等,及時了解孩子的成長情況,讓家長以主動參與者的角色出現,轉變教育的態度,從根本上提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層次。
(編輯 陸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