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一
作為二胎媽媽,我深知“不偏不倚”是對待孩子的基本方針,但兩個孩子的表現,卻常讓我于內心深處,慨嘆基因遺傳與變異的強大。
女兒雯雯聰明伶俐,三歲能背百首詩詞,五歲能拉完整的小提琴曲,上學后,每天作息、作業和上特長班從不需要督促。相比之下 ,比她小兩歲的弟弟超超,笨拙頑劣就如一只小熊,一首五言絕句背半個小時仍磕磕巴巴,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還要手指腳趾并用。他的這副熊樣,常讓我這當媽的哭笑不得。
為了讓超超接受音樂啟蒙,周末我帶他和姐姐一起去老師家上小提琴課。他開始時還一臉懵逼地看著老師演奏示范曲,沒過幾分鐘就不感興趣了,坐在沙發上低頭看繪本,繪本看了一半又坐不住了,跑到老師家的展柜里取出小火車模型,趴在地板上開火車,嘴里嗚嗚叫著,儼然成了一名火車司機。“蔣超,別玩了。”我揪他起來,他還不明所以地甩胳膊蹬腿。為了不打擾老師上課,我不得不帶他出門,路上邊走邊嘀咕,這個熊孩子,真拿他沒辦法。
忙碌了一天,到晚上還要為熊孩子的前途夜不能寐,我推推身邊的老公,“你兒子對十八般武藝都不感興趣,從幼兒園到家,只知傻吃傻玩,這樣下去不是白白輸在起跑線上?”
老公卻不以為然,“著什么急,還有三百六十行呢,那么多狀元你咋知道他就撈不上一個?”
“說得似乎在理,可有哪行是咱兒子能干的?”
“男孩嘛,學跆拳道挺好,起碼能強身健體。”半夢半醒的老公給的建議聽起來挺靠譜,未來強手如云,不能脫穎而出,總不能被人欺負。
和兒子說起跆拳道,他頓時眼睛一亮,手腳并用地比劃,嘴里還哄哄哈哈,“我要去學打拳。”周末,領兒子去了離小區較近的跆拳道館,教練三十出頭,看起來蠻精干。他瞅一眼兒子不禁問道,“小家伙五歲了?個頭有點兒矮啊。”我有些尷尬,兒子小蘿卜頭似的體形沒少讓我操心,可他干吃不胖,我也沒辦法。教練摸著兒子的腦袋,“想學打拳可不能怕吃苦。”這句話倒沒嚇到兒子,他不加猶豫地點點頭。
那天,兒子跟先期的學員上了一節免費課,在室內跑道跑得滿頭大汗,小拳頭在大沙袋上連續擊打,手都磨破了皮,我看著挺心疼。教練不停夸兒子“好樣的,不怕苦不怕累 ,用不了幾年就能成黑帶。”在教練的鼓勵下,兒子信心滿滿地報了跆拳道班,見他總算有了一項特長,我也長舒了一口氣。
二
這口氣沒順暢幾個月,問題又來了。因為個頭矮小,兒子在首次同齡組對決中,敗給了一個小胖子。“他塊頭大,我踢他好幾腳都沒反應,他一拳就把我打趴下了。”我反復地看著他挨打的下巴,幸好戴著頭盔,沒傷及骨頭,但皮膚仍有些紅腫。我給兒子抹完消腫藥膏,想給教練打電話,讓他不要再安排兒子對打,這想法卻遭到兒子的強烈抗議,“學跆拳道就是為了實戰,不讓對打不如不學。”看著他皺著眉頭瞪著眼,我不由得暗自叫苦,學之前怎么就忘了考慮他的身體條件。
我表面敷衍兒子,暗地里還是給教練打了電話,教練沒等我把話說完,便緊著道歉解釋,“這件事忘了和您溝通,本以為小胖子個頭不高反應慢,結果……以后盡量不安排對決了,出了事兒我們也不好說。”聽教練這么一說,我只好附和道:“是呀是呀,能強身健體就好。”
兒子上小學后,這家跆拳道館不知什么原因遷走了,以為兒子會要求轉館繼續學拳,可他竟拍拍肚子自語道:“真是老天助我,總算不學拳了,不然又給人家墊底,太沒面兒。”兒子這熊樣讓我很失望,做事沒長性,遇到挫折就退縮,這樣下去豈不一事無成。
我這邊為熊兒子操碎了心,他那邊卻該吃吃該樂樂。和老公訴苦,他仍不以為然,“你沒發現嗎,咱兒子優點之一是樂觀,這個長板可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他說完話沖我擠擠眼睛,好吧,我承認為了兒子,我已經很久沒樂觀了。按照老公這個樂觀的思路,我開始試著尋找兒子身上的其他優點。慢慢地,竟有了新發現。
國慶節前夕,兒子的班級舉辦了一場迎新聯歡會,同時邀請家長參加。聯歡會簡直是才藝大比拼,唱歌跳舞說相聲……我的巴掌都拍麻了,兒子也不時站起來為同學喝彩。見有個女生拿著二胡不敢上臺,兒子一著急就跑過去鼓勵人家,“你別緊張,上臺就和在自己家一樣。”為了體現這個一樣,他還跑到臺上翻了個跟頭,跟頭沒翻好摔了個大馬趴,惹得女同學和大家伙哈哈大笑,兒子一邊跟著笑,一邊利索地爬起來,大方地拉著女同學走到臺上。
小女生的二胡響起的時候,全場再度響起熱烈的掌聲,我知道,這掌聲不但給了女同學,也給了我那調皮可愛的熊兒子。能替人著想又樂于助人,兒子的優點確實不少。
三
樂于助人的兒子,在家里也是個古道熱腸的小俠客。我和老公偶爾為瑣事爭吵時,女兒總是耳朵一捂,嘴里不停地說“煩死了煩死了”,一溜煙跑回自己的房間。兒子卻密切地觀察我們的動向,看老公多說幾句,便立刻走到他身邊捂住他的嘴,“別說了,媽媽是女孩子,你不能欺負她。”搞得老公一臉委屈,“是你媽媽欺負我。”“她欺負你可以,總之你不能欺負她。”
兒子的舉動讓我既感動又內疚,他對我的偏袒總是不遺余力,我對他的耐心卻屈指可數。他對我如此仗義,我也得努力去包容他的調皮搗蛋和不思進取。經過這番深刻的反省,我不再揪著他的短處不放,而是放眼尋找他的長處和閃光點,對他的接納與欣賞,也讓我們的家庭氣氛變得越發和諧了。
熱心坦誠的兒子也深得老師同學喜歡,二年級時,他們班上組了一個足球隊,兒子雖然球技一般,卻高票當選為足球隊隊長。男同學選他是因為他既是活寶又善于協調各種關系,足球隊就是兒子在體育老師和班主任面前軟磨硬泡泡來的。女同學選他,是因為他經常幫她們解決困難,擦黑板夠不到高處,他就搬凳子幫她們擦。有同學鬧矛盾,他就站在對立的兩人中間做鬼臉,直到把他們逗笑為止。善于協調關系的兒子,還被評選為生活委員和體育委員。
兒子對自己的要求比以前高多了。每次班級搞衛生,他都身先士卒,帶領同學們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看見短跑不達標的女同學有些氣餒,他不但主動安慰,還熱心陪跑。在兒子的努力和同學們的配合下,他們班的衛生和體育考核連續奪得年級第一。曾經的“熊孩子”,變得越發上進和富有責任心,他終于步入正確的軌道并開始了良性循環。
三年級后,兒子班上成立了許多興趣小組,他被不同興趣愛好的同學拉進武術組航模組和電腦編程組,忙得不可開交。不過兒子也在各個小組里學到不少本領,他的太極拳現在打得有板有眼,通過體能鍛煉個頭也長高不少;學會利用電腦程序操控飛機模型,飛機模型是兒子從淘寶買好材料,利用周末時間和同學們一起組裝的。這個程控小飛機還在市青少年科技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看著舉著獲獎證書的兒子,我真是由衷地替他感到高興,看似一無所長的兒子,卻因自身的優良品質同樣收獲了成功與快樂。兒子的成長正如老公所說:熊孩子也會有自己的長板,只要我們付出足夠的愛與耐心去發現和引領,而這塊長板,最終會為他撐起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