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俐
常州科太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常州 213000
根據突發性空氣污染事故的原因、主要污染物的性質和事故的形式等因素,可將其分為以下四個具體的污染事件:有毒有害物質污染事件:在生產過程中因使用不當、儲存、運輸、排放等因素造成的有害有毒化學物質的排放或污染事件引起的異常排放。氣體污染事故:這類污染是上述最常見的污染事故之一,因氣體泄漏而引致的污染事故則另列為一類。主要的有毒有害氣體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氫、氯、氨等。爆炸污染事件:有部分易燃易爆物品因火災或爆炸引起的污染事件。這些物質包括氣體、液化石油氣、天然氣、木材、油漆、硫磺等。還有一些爆炸污染的情況,主要是由于垃圾和固體廢物堆積或處理不當造成的,結果是爆炸[1]。放射性污染:這類事件主要是由于放射性物質泄漏,以核輻射的形式造成的污染。
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種類繁多,涉及的范圍很廣。從具體情況來看,突發性的空氣污染事件具有很強的突發性,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造成人員傷亡。突發性空氣污染事件的發生,通常伴隨著大量的能量釋放,影響面積較大,且事件較為復雜,處理起來較為困難[2]。從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的實際影響來看,主要是在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生態平衡方面。因此,如發生突發的空氣污染事故,有關工作部門及員工應立即作出回應,并制訂一套合理的處理方案,盡量控制空氣污染,減低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1)日常生產生活應用環保能源。地球上的每個公民都需要空氣和氧氣的支持。因此,空氣污染不僅關系到污染地區公民的利益,也關系到地球上每一個公民的利益。因此,在大氣環境的維護中,每個公民都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從小事做起。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源,盡量使用環境能源,減少對大氣的污染,如果遇到可能造成突發性空氣污染的不利因素,要向環境保護部門報告。
(2)監測突發性大氣污染的風險。就有關職能管理部門而言,易造成大氣污染的部門、企業和單位應當進行重點篩選,如大型化工企業、有毒有害氣體裝置的儲存、核電站、小固體顆粒的儲存等企業。這些企業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進行檢查,評估和預測其空氣污染風險。在做出評估和預報結果,發現可能導致突發性大氣污染的因素后,立即通知他們整改,并采取相應措施[3]。
(3)監控人口密集區域。在人口密集地區,有關職能部門應當重點監督,嚴禁在該地區銷售爆炸品;在人口密集地區,嚴禁生產和加工爆炸品。如果不嚴格執行這一要求,在人口密集地區發生爆炸,影響將是巨大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
(4)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還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工作,即向公眾宣傳空氣污染和環境污染的相關知識。可以利用網絡、廣播電視等媒體渠道,實現有效的宣傳教育。這種方式不僅讓民眾形成環保意識,更能促使企業和單位形成環保意識。教育群眾和企業在突發性空氣污染事件中如何自救和規避風險,保護自身安全,減少污染對人體的危害[4]。
制定應急措施是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管理的重要手段,事故發生后可以迅速有效地應對,同時盡可能減少危害,減少社會經濟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必須在制定措施的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編制合理有效的應急預案。事故發生后,有關部門迅速成立應急管理小組,啟動應急管理措施,統一調配社會資源,協調事故管理,在指揮和動員過程中,盡量減少事故危險。
在預防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中,法律法規可以通過其自身的強制性特點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防災具有明顯而有效的途徑。2016年,中國頒布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了相關企業和部門在管理和生產過程中的責任和義務,大大降低了此類事故的發生概率,使社會的環保意識在該法令下得以增強。同時,政府部門要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加大力度,使有關法律法規更加完整、準確,制定完整的管理方案,使政策的執行更加明顯[5]。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是目前相關研究人員針對突發污染事件研究的主要方向。學者盧彬建立了水源地風險評估模型,學者李鳳英等人提出了環境風險全過程的相關含義和概念,識別了相關因素,建立了全過程的評估系統。利用新型檢測設備和先進網絡信息技術對環境風險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評估,實現對環境風險的有效控制、及時處理和及早預防,從而可以實現對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的有效防控和處理。
近年來,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頻發,一方面需要引起深思,另一方面也要去探索解決途徑。大氣污染會對人們的生活質量造成直接影響,尤其是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如果沒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將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本文從幾方面展開分析,特性上對其引發的環境風險進行評估,討論突發性大氣污染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