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豐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灤平鎮人民政府 河北承德 068250
林業資源作為木材來源的基礎,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很大需求,林業資源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產要求。另外,林業資源對生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協調作用,對森林資源的發展有直接影響。當前社會崇尚可持續發展,林業資源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一旦動搖,會對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若森林資源遭到破壞,就會給自然環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1]。林業資源在相關產品的生產方面也有著一定的經濟效益,林業生產企業如果無法通過林業資源獲取相應的效益,就無法開展有效的生產活動,這不僅破壞了一個企業的系統,還時刻影響著大環境中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因此,林業資源在社會公共服務中具有重要地位。
森林火災對資源造成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帶來不可逆轉的生態損失。火災是林業資源最大威脅,一旦出現森林火災,很多資源都會消失殆盡,還會對很多種動植物造成嚴重傷害。同時,森林火災還會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威脅。森林是地球生態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減緩溫室效應、調節氣候。森林資源被火災毀損,造成的后果是難以估量的[2]。把森林防火工作徹底落實,能夠讓人類和自然規避火災的威脅。只有森林防火系統的管理做到科學合理,才能夠有效的實施林業資源保護政策,推動林業的發展,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有著長期性的特點,所以需要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各鄉鎮政府也要發揮出當地廣播與教育部門的優勢,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開展宣傳工作,確保人們能夠清楚認識到森林資源保護的意義所在。如開展“愛鳥周”等主題活動,及時向群眾普及法律知識,通過曝光典型案例等,提高公眾參與生態建設意識,確保生態的安全性與文明意識。要讓社會公眾將保護森林資源與建設生態文明看作是自身應盡的責任,從而積極參與到建設生態文明中去。
在實際實施中,由于受到規劃認知度不高的影響,使規劃形式化現象十分嚴重,沒有真正將規劃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造成了一些項目難以滿足規劃要求,如擅自轉變林地用途或是改變森林經營性質等。我國已經提出了針對林地與濕地的規劃設計,并得到了政府的審批,成為了當前與后續一段時期內的綱領性文件,有著執行性的特點。所以在開展林業生產經營時,就要從規劃框架出發,確保計劃的科學性,在合理規劃與引導的基礎上發展林業生產,保證林業資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林業資源受到不利影響。
在開展林業資源保護工作時,要求相關部門落實森林采伐限額制度以及憑證采伐制度,真正履行監管責任。當地政府也要發揮出領導作用,成為管轄區域內的第一責任人,通過落實審批原則與監管制度,避免出現亂砍濫伐的現象,減少資源破壞問題,保護水土資源。一旦出現管理力度不足,勢必會造成森林資源被破壞等問題,同時也會產生出嚴重的后果。針對這一現象,要按照法律法規來追究相關責任。
林業資源保護期間,工作人員需注重對林區附近居民進行防火宣傳教育,保證居民能夠將防火知識牢記在心,最大限度防止森林火災出現。此外,林業部門需建立健全相關的防火管理制度,增強重視度,注意自身行為,真正明確責任。與此同時,林業資源保護工作期間,相關工作人員還應該強化森林火源管理,始終堅持“火源不進山,森林才平安”的原則,任何人都不能夠在林區運用明火,包括吸煙以及祭祀等[3]。
林業部門需要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提升森林區域附近群眾的防火意識,避免森林火災的出現。一是通過與電視、廣播和其他媒體合作,共同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和教育活動;二是通過引入公益廣告、科普演講等方案,對群眾進行森林防火相關政策、法規宣傳,規范群眾不正確的用火行為;三是在森林的交通要道樹立廣告牌及警示標語,嚴禁群眾隨地扔煙頭或者在森林附近生火等,加強對森林火災案件的查處力度,并將處理結果進行公開,提高群眾對森林防火的重視,避免人為因素導致森林火災的出現,有助于林業資源的保護。
林業有關部門要全面考慮工作的具體要求,在監督工作成效的基礎上,積極構建統一的指揮體系和完善策略,貫徹落實森林防火機制,實現森林防火工作的優化,提高預案的精細管理效果。如此,才能確保火災發生的可能性降低。此外,還應確保與森林防火相關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效果符合標準要求,使消防作業體系更加完善,進一步實現優化升級管理機制的目標。
森林面積通常比較大。為了確保森林防火工作萬無一失,必須在林區配備足夠的防火設備,增強其管理意識,以避免發生意外火災時造成重大損失。但是,有些防火設備由于放置的時間比較長,當需要使用的時候可能無法正常使用。所以,林業管理人員要定期對防火設備進行檢查,如一個月檢查一次,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有可移動設備損壞,要及時維修,或者更換。對于不能維修的設備,則要及時更換,這樣才能避免在發生森林火災時,因設備不足或設備損毀影響救援效率。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發展中要堅持落實林業資源保護措施,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加大對森林火災隱患的檢查力度,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規,確保林業資源防火工作的有效開展,保證生態環境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