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艷全 吳茂波
山東萊鋼建設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00
民用建筑工程是整體建筑工程領域非常重要的建筑類型,其對于建筑行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眾所周知,民用建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對其使用功能進行科學設計時,需要充分結合實際慶康,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以便最大化的提升民用建筑的舒適性和長久性的功能特點。基于現階段我國倡導的綠色節能的環保政策,人們的環保理念日漸增強,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發展趨勢,在對民用建筑設計時充分融入節能設計理念,有效滿足現代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促進自身行業的更好更快發展。
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能源的使用尤為關鍵,通過使用能源來給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力。但是,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的總產值以及能源產值之間發展不夠均衡,二者之間的傾向性會比較嚴重。另外,能源發展會存在較強的滯后性,這就使得其阻礙到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隨著城市化規模化的擴張,大量高能耗的建筑設施涌現了出來,這就讓建筑能耗數值逐年遞增,直接約束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此,需要合理的使用節能設計的形式,高效性的促進國民經濟進一步的發展[1]。
隨著城市化規模的擴張,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較為顯著性的提升,人們開始注重建筑環境的使用舒適度。我國地貌廣闊,所以季節變化會過于的顯著,四季差異比較大,人們會追求建筑設施使用的冬暖夏涼。冬暖夏涼的性能需要依靠資源能源,但是我國當前的資源能源供給并不是十分的充裕,其仍舊處于一個緊張的狀態,這主要是因為我國人口數量比較大,基數高,這就使得資源能源的使用率低下,對此,建筑施工單位需要合理的使用節能設計,以開發能源為基準,不斷的優化其內部的居住環境,滿足并改善當前建筑內部環境的必然性要求。
在民用建筑中落實節能環保的理念最基本的環節就是對工程總體結構的布局設計。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要求設計人員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整體布局方案,從而實現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穩定的相處。此外,設計人員還要加強對民用建筑采光和通風等問題的考量,重點研究和科學規劃建筑物之間的樓層和樓距分布情況,最大限度的提升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效果。而在具體設計和施工中,廣泛的使用自然資源,用以更好地提升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風能力,進而提升房屋的舒適度,有效的實現節能環保效果。此外,設計人員還要充分考量當地的風土人情、氣候、地形等多方面的因素,并科學有效的將所有因素融入,并在此基礎上,利用房屋特點,將節能理念充分的融入室內設計,確保建筑設計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2]。
由于這些年來我國意識到很多不可再生資源的珍貴,也開發使用了很多可再生能源。其中較為普遍的像太陽能,就可以合理應用到建筑的節能設計之中。現在很多的節能建筑屋頂全部都是太陽能接收板,能夠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供住戶使用。在接下來的設計過程之中,還有很多突破點,比如利用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地熱發電等等,為民用建筑的節能設計發展不斷貢獻力量。
建筑物的外圍結構保溫隔熱性能會對建筑能源消耗產生直接影響,進行外圍結構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氣候特點,對于北方地區而言,冬季氣候較為寒冷,對于外圍結構的保溫性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應優先選擇性能良好的保溫隔熱材料,提升室內環境溫度方能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此外,對于窗戶的設計,需要同時考慮到冬季保溫和夏季遮陽的需求,在確保光照充足的基礎上,縮小窗戶尺寸,且所選用的玻璃材料要具備較好的吸熱能力。在外圍骨架結構之間設置保溫夾層,與砌筑結構同期施工,使其形成復合型的保溫建筑結構。
民用建筑在日常使用中,在照明方面的能源消耗量占比較大,為降低照明消耗,需要在建筑空間布局設計階段和窗口設計時就考慮到照明的因素,盡量利用自然光,保證空間光照度。進行照明設計時,首先需要保障空間光照質量,不得盲目追求節能效果,降低照明率,為居住者帶來不良的居住體驗;其次,可根據空間功能選擇對應的照明光源,對于臥室空間來說,以休息為主,光照度不宜過大,可適當減少照明燈具的設置量,只需滿足日常照明需求即可[3]。
第一,使用綠色建材。在民用建筑建造的整個階段,工程施工所用到的建筑材料、管材設備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等都屬于高污染、高耗能的建筑材料。因此,使用綠色環保的建材對于保護環境、保持人類身體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從源頭上遏制了污染環境的有害材料的生產和使用。第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節能設計最重要的理念是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將民用建筑施工建設階段涉及到的土地、綠色建材、施工設備、設計施工人才等實現科學、合理、高效的組織合作,以完成最高效率的建設施工。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節能建筑已經成為建筑行業所追求的共同目標,在民用建筑中,節能設計工作的開展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建筑的節能性能。同時,材料市場中也推出了多種節能材料和技術,為建筑節能提供了可靠的材料支持和技術支持。然而,空調的使用和照明燈具的使用還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后期進行節能設計時,應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優化設計,盡量減少能源消耗,達成建筑節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