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乃波
山東中宏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山東煙臺 264000
本公司中標承建的江南某大橋,全長663.00m,主橋橫跨恒水河,跨度105m。主墩采用V形墩身。兩個承臺平面尺寸為20.2×14.2m,厚3.5m。每個承臺的混凝土工程量為1004m3。兩個承臺均位于水面之下,屬于“水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施工的關鍵是圍堰施工、混凝土養護及裂縫控制。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階段所產生的溫度裂縫,一方面是由于混凝土內部因素引起,即由于內外溫差而產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混凝土的外部因素引起,即結構的外部約束和混凝土各質點間的約束,阻止混凝土收縮變形,當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強度時,即會出現裂縫[1]。產生裂縫的具體原因為: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斷面較厚,表面系數相對較小,熱量聚集在結構內部不易散失,使混凝土內外溫差增大。
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階段,它的澆筑溫度會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特別是氣溫驟降,會大大增加內外層混凝土溫差。
混凝土中多余水分的蒸發會引起混凝土體積的收縮。
采用筑島圍堰明挖法施工,其施工要點如下:
(1)基坑內邊坡為1:0.75,圍堰外邊坡為1:1.75。鉆孔樁完成后,依據開挖放坡的需要,設計好圍堰的尺寸,用粘土填筑,出水后要分層填筑并壓實。臨水坡面用塑料膜覆蓋,以增強止水效果。圍堰頂堆碼兩排砂袋,中間填粘土并壓實,寬度不小于2m。圍堰頂高程達52.5m。基坑內的出土填在島的四周,并加土袋防護。
(2)基坑下挖3.5m深時,在內邊坡打兩排長6m的鋼板樁,樁間用5cm厚的木板進行支擋。
(3)挖到設計深度后,人工清底,進行基底檢查,堵涌和排水,澆筑封底混凝土。堵涌、排水,是封底工序質量控制的關鍵。
(4)精確放線后,在承臺邊緣澆筑厚40cm,高1m~2m的混凝土墻,以阻水和擋土。
(5)鑿除樁頭后,進行樁質量檢測,超聲波檢測,綁扎承臺鋼筋,安裝冷卻管等預埋件,安裝承臺模板。
根據結構物尺寸和混凝土的供應量等情況,選用全斷面分層澆筑法,其施工要點如下:
(1)每層澆筑布料實施先遠后近原則,布料厚度小于40cm或小于振動棒長的3/4,保證振動棒能插入下層混凝土中振搗。布料厚度與時限要求相適應,混凝土供應量與布料、振搗能力相適應。澆筑施工前進行分析測算。
(2)用移動布料法,避免混凝土離析和拌合物成堆而轉堆困難。
(3)布料口垂直向下,規范振搗,切勿觸動鋼筋和冷卻管等預埋件。
(4)上一層應在下一層混凝土凝結前澆筑完畢。當氣溫低于250C時,其時限為210分鐘,當氣溫高于250C時,其時限為180分鐘。
(5)混凝土上表面澆筑完成后進行二次以上的抹面,以清除裂縫。
(6)因水量較大,且施工時正處于洪水期,水位變化較大,在填土圍堰后,在基坑內增設混凝土圍堰。施工程序為:①先澆筑四周封底混凝土,有漏滲水的位置用PVC管引流;②澆筑下部混凝土圍堰,預埋出一段鋼筋,作為上部圍堰模板支撐用;③澆筑上部混凝土圍堰;④澆筑完封底混凝土。
開挖到設計標高后,河底為砂石層,出現明顯涌水現象,采用PVC管引流、匯水。涌水較強的地方預埋PVC管,封底混凝土下預留砂卵石盲溝匯水,然后將小型水泵埋入PVC管內,不間斷抽水,確保澆筑承臺混凝土時,無明顯水量影響承臺混凝土質量[2]。
①選用熱膨脹系數較低的粗骨料,5mm-31.5mm碎石,連續級配,細骨料選用空隙率較小,細度模數2.8-3.1的天然河砂。②外加劑采用緩凝劑、減水劑;摻合料采用本市II級粉煤灰。③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摻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單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④水泥選用水化熱低、凝結時間長的水泥,優先采用中熱硅酸鹽水泥。⑤混凝土配合比為:水泥:細骨料:粗骨料:水:泵送劑:II級粉煤灰==1:2.40:3.45:0.48:0.02:0.27。坍落度為12cm-16cm。
①內降:指利用預埋的冷卻水管,循環通水,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以避免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裂縫。冷卻管采用ф50鋼管,水平間距為1.0m,按迂回式線路布設。上下共四層,層間距為0.8m。四層共用一個總進水管。進水管用ф200鋼管,與供水泵相連接。出水口各層分開布設,以便量測各層管的出水溫度。以承臺結構平面的軸線交叉點為中心,均勻布設ф50的豎向測溫鋼管11根,每根長為4.5m,其間距為2.5m和3m。澆筑混凝土前,對冷卻水管進行試通水,確保水流暢通,無滲漏。自混凝土入模12h開始測溫,跟蹤觀測10天~11天。同時做好大氣溫度測量。當測溫管測得的溫度與當時的氣溫差超過25℃時,就應及時加大冷卻水流量,以防止混凝土由于內外溫差較大而產生裂縫。在通水過程中,經常檢測進出口水溫,如溫差較大,說明冷卻效果不理想,應加大流量。②外蓄:指利用保溫材料覆蓋于混凝土的表面和四周以保溫,減少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氣溫在15℃以上,結構物表面可用草袋等層狀材料覆蓋,也可用濕砂、鋸末等散狀材料覆蓋,也可在混凝土頂面邊緣筑埂,灌注3cm-5cm深的水來保溫。結構物四周,在模板外再覆掛層狀保溫材料。
承臺設置測溫孔,由試驗室組織人員進行測溫記錄,南岸承臺5月17日凌晨3:00澆筑完畢,共持續測溫11天;北岸承臺5月27日早上7:30澆筑完畢,共持續測溫10天,到最后穩定在28度時結束。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12h以內進行覆蓋和養護。澆水的次數以保證覆蓋物經常濕潤為準。澆水時間,在常溫條件下,不小于7d,本項目進行水中承臺施工時,正處于高溫季節,澆水頻率較大[3]。
①水下大體積混凝土承臺,采用筑島圍堰明挖法施工,較采用套箱圍堰下沉,水下封底法施工,具有明顯的經濟性和節省工時。②南北兩岸主墩承臺分別經過10多天的溫度調控和精心養護,外觀質量良好,未發現有明顯的裂縫現象,證實了這套冷卻措施行之有效,可較好地保證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