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濤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濰坊 262200
供給側是一個經濟學術語,是指從供給角度保障經濟運行中需求與供給的相對平衡以確保經濟平穩發展。供給側與需求側是相輔相成關系,需求側(投資、消費、出口)刺激能快速拉動經濟上量,供給側(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著重提高供給體系各要素質量與效率,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提高整體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國民經濟運行與企業營銷運營的研究理論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從企業供給側要素出發對市場營銷系統研究是促進企業運營質量與效率提高的一個重要方法。
市場營銷基本概念是管理有價值的客戶關系,目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并獲得客戶回報。市場營銷模式是企業為達成商業價值采取的營銷管理運作體系,不同企業根據行業特點,所處的競爭環境及競爭力水平制定不同的市場營銷模式。比如有雄厚資金與技術實力的商用汽車公司,經營出發點是根據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客戶特性,法規政策等劃分不同的細分市場,目標市場選擇及定位也要根據細分市場特征來確定,這屬于企業主動制定營銷模式,是供給側推動。同樣以商用車為例,國內80%的廠家銷量規模、營業收入及盈利水平處于較低水平,這類企業經營出發點是在傳統模式下快速實現銷量突破和提升,以銷量規模沖減經營成本,保障運營價值的實現,屬于需求側拉動。以上兩類是基于不同資源與能力的營銷模式,前者通過內部運營能力實現市場拓展和運營價值的體現,發展的源動力在企業內部,是供給側發力。后者基于以最快速度,最大規模的滿足客戶需求,通過快且有效的營銷策略實現規模上量,發展的源動力在終端需求,是需求側發力[1]。
目前,國內商用車年銷量達350萬,有生產許可資質廠家達100多個,規模大小不等,品種資源多樣。各廠家由于產品、客戶與資源能力不同,營銷管理導向及策略都各有特點。從近30年發展看,隨著產品豐富及客戶需求提高,營銷管理導向也在發生變化,營銷管理導向是基于市場規模、產品特性、客戶群體及競爭環境決定的。從國內營銷發展看,經歷了并正在經歷著五個營銷觀念,即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營銷觀念和社會市場營銷觀念。
生產觀念(production concept),2002年前國內商用車品種相對少,產能緊張,營銷管理集中于提高生產和分銷效率。目前國內仍存在較少的廠家利用少許客戶的價格敏感性特點關注生產成本、效率及分銷,供給側主導為主。
產品觀念(product concept),2003年 -2008年是國內商用車品種高速爆發期,基本奠定了目前國內商用車的產品型譜,2008年國Ⅲ排放實施,產品觀念在此成熟。市場營銷戰略集中于持續的產品改善,目前80%以上的企業是產品觀念主導,在其他戰略能力沒有建立起來前,產品觀念是市場營銷最有效的營銷導向,是需求側引導,供給側發力。
推銷觀念(selling concept),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2009-2010年國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并頒布汽車下鄉政策,國內商用車需求暴漲,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發展。各廠家通過建廠增加產能,終端庫存大幅增長。2011年-2014年是重點消化庫存和成本均攤期,各廠家由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帶來成本壓力增大,只能通過刺激性營銷手段出貨。各種降價策略、大額度廣告策略及銷售促進策略使推銷觀念成為市場營銷的主要管理導向,需求側拉動[2]。
市場營銷觀念(marketing concept),2014年國Ⅳ排放實施,行業出現洗牌,部分中高端產品企業,重視客戶關系維護及組織客戶的企業市場份額大幅上升。市場營銷觀念的關鍵在于比競爭對手更好的了解目標客戶的需求和欲望,并使顧客滿意,顧客導向和創造價值是實現銷量和利潤的重點,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感知-反應”哲學。目前90%以上的企業在運作并培育市場營銷觀念,以需求側為中心,提升供給側。
社會市場營銷觀念(societal marketing concept),維護或改善消費者和社會福利的方式給客戶創造價值,可持續的,承擔社會和環境責任的市場營銷,企業既要滿足客戶欲望,又要盈利,更要造福社會。目前國內商用車企業中規模較大的國企及部分民企在積極推進中,是內生性的供給側提升。
中國商用汽車市場由高速成長期進入成熟期,市場需求由增量驅動向存量整合轉變,市場競爭加劇,資源整合加快,營銷亟需變革以適應新形勢需要。從驅動力看,營銷的變革方向一是基于企業資源能力提升的供給側變革,二是基于持續滿足客戶需求的戰略戰術調整的需求側變革。前者營銷導向是打造社會市場營銷觀念體系,使企業、社會、消費者三位一體,互相關聯推進企業及社會效益提升。后者營銷導向是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從戰術上強化客戶黏性,提高競爭的精準對標,持續提高銷量及企業收益。未來十年,有一定歷史及客戶沉淀,有健全的價值鏈平臺企業必然會從供給側方向持續打造社會營銷體系,企業效益與社會責任高度關聯。基礎規模小,在部分細分市場有一定地位的企業需要從需求側強化客戶價值創造和競爭研究,企業與消費者高度關聯[3]。
商用車是用于創造客戶價值和收益的汽車產品,商用車營銷更側重于如何通過營銷能力將企業、品牌、產品推介給客戶,為客戶創造效益,為社會做出貢獻。宏觀經濟上供給側要素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及創新等,通過以上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用內部變革促存量調整。基于供給側視角的商用車市場營銷變革就是從企業內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的適應市場及客戶需求結構的變化。企業供給側全要素生產率可概括為人力團隊、制度流程、金融服務、產品創造、成本控制、品牌創新等。
營銷的目的是銷量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實現“兩化”最根本的是人,用什么人,怎么用人,怎么把人組建團隊來用,這三個問題是實現供給側營銷變革的關鍵。人力資源及團隊的核心在干部,先要打造干部團隊,干部選拔要遵循“專業化、知識化、實踐化、創新化”,即有深厚的營銷知識及相關專業知識,有實戰操作經驗且具備很強的創新實踐及意識,選拔唯真不唯上,較真與務實且能團結大多數的干部。培養一個好干部需要周期和資金,切忌無目標的跨行培帶,外行領導內行,非專業人干專業事,戰術人才指導戰略人才。團隊建設要中青年搭配,理論與實踐搭配,戰略與戰術搭配,內部領軍人物與外部顧問搭配,實現快慢得當、內外兼修、高低搭配、知行合一。人和組織是供給側的最根本要素。
制度是保障,流程是加速器。企業規模越大,機構越多,管理層級多,需要的制度與流程必然會多,但效率不一定高,這是管理學界統一的認識。華為任正非說過:不產糧食的流程是多余流程,多余流程創造出來的復雜性,要逐步簡化。改與不改,調與不調對于沒有危機感或者安于現狀的企業來說都一樣,但基于供給能力提升的變革意識下,必須對“不打糧食、不增加土地肥力”的一切無效低效,可有可無的制度徹底改革掉,對影響出貨及一線炮火支援的流程要縮短、簡化甚至廢止。在流程上實施“一線需求點+營銷分析點+價值鏈保障供給點+領導決策點”四點環節與步驟。在制度制定上按照“確保需求點明確+確保分析點正確+確保供給點及時+確保決策點周全”四個確保,流程縮短,制度明確。
據2019年市場調查顯示,約90%的受訪者認為商用車金融市場不能滿足商用車市場的需求,近60%認為開展金融業務的機構及產品太少。一輛售價40萬元的卡車,一年的金融需求可能達到100-150萬,沒有金融服務的商用車市場營銷猶如磨盤無水。國內商用車企業自有金融機構的滲透率僅占20-30%之間,部分金融產品還需要社會金融體系支撐,廠家系、銀行系、租賃系三者加快推進了商用車市場金融需求。金融服務不僅保障產品可以獲得高利潤,更能提高客戶黏性,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建設是建立社會市場營銷體系的必由之路,是供給側營銷變革重點建設的能力[4]。
產品創造是基于市場需求通過產品規劃與定義、產品開發與驗證完成生產啟動與量產的過程,幾乎涵蓋了企業全部價值鏈環節。產品創造是市場營銷的靈魂之一,營銷是兩頭環節,營銷輸入需求及概念,通過創造過程,營銷完成銷量輸出。營銷環境變幻莫測,市場需求多樣,產品創造必須講求“快字當頭,質量為先,競爭對標”,是供給側營銷全過程長周期打造的能力。
打造社會營銷體系必然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成本與利潤的平衡尤為重要。成本控制是企業實現高質量、高效率運營的重要手段,是達成低成本戰略的最有效途徑。成本控制過程涉及企業各個環節,全員參與成本控制,同時要舍得投入專業設備、專業人員,提高科技含量和設計前瞻性,使成本領先成為企業文化,成為企業重點經營對象。低成本戰略是實現差異化營銷戰略的基本保障之一,基于供給側視角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升目的就是實現差異化營銷。差異化營銷基于客戶價值分析,在充足的邊際成本空間上,識別出與競爭對手有差異的產品功能、質量、服務等營銷策略,永遠保持領先一步的競爭優勢。
品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戰略是企業通過良好的社會責任、產品、服務、質量等打造品牌形象,培育忠誠客戶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實現市場份額及利潤提升的戰略選擇。品牌戰略創新是將品牌戰略打造成利潤動力源泉與企業社會責任(CSR)的代表,一切品牌戰略要以消費者需求為目標,保持活力與正能量,培育品牌文化底蘊,強化消費者對品牌印象感覺和附加值,把品牌戰略投資作為生產性投資,才能持續穩定的提高企業收益。在建立品牌創新過程中,CSR也應當看作一種投資,最近一項尼爾森調查顯示,55%顧客愿意花更多錢買具有社會和環境責任感公司的產品及服務,CSR更能提高效率和創新能力,使企業獲得長期財務收益。CSR與利潤之間正相關關系,這已被行業普遍接受,這種正向聯系會使企業變得更為強大。營銷變革過程中要始終強化品牌戰略創新,是企業供給側中長期能力打造的重點,是長期性收益的保障。
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商用車企業也要緊跟改革步伐,重點傾向供給側,市場營銷研究從全要素生產率出發,提升勞動力水平,調整制度優化流程,重點夯實產品、成本、金融及品牌等要素,以社會市場營銷大局觀為出發點,以企業社會責任的視角助力企業長遠收益。未來商用車市場營銷在互聯網、智能化、數字化等科技手段及工具的利用上更加充分,再加之從供給側視角的能力提升,商用車行業將進入全新健康持續發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