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升
天津港保稅區建設工程管理中心 天津 300308
工程質量監督是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項基本制度,也是有效發揮政府服務職能的關鍵,對于規范工程建設各方主體質量行為,確保我國工程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實施,大量的裝配式建筑開始推行,為了適應新形勢下裝配式建筑質量的監督管理,本文就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督管理的模式和要點進行分析,總結出一種裝配式建筑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
①設計更加人性化和多樣化由于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構件是在工廠完成的,其尺寸和外觀均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量身定做,靈活性較傳統建筑大為提升,更能符合現代建筑對美學的需要。②有效提升施工速度預制構件在工廠可以標準化批量生產,不受天氣等其他不確定因素影響,運到現場可以直接吊裝安裝,較傳統建筑減少了模板、腳手架的材料用量,可有效提升施工生產效率。③保護環境,降低人工成本預制構件在現場采用機械化裝配,相較傳統建筑減少了現場施工人員的數量,降低了安全隱患,也減少了傳統施工帶來的一系列環境污染。④混凝土的外觀質量易于控制傳統現澆建筑由于材料、天氣、養護、人員素質等原因,外觀容易出現漏漿等各種質量缺陷,但裝配式建筑由于全程采用流水線式生產,這一問題可以得到解決[1]。
進入現場的預制構件的質量合格證明文件、進場驗收記錄、外觀質量、標識、鋼筋灌漿套筒預留位置及筒內雜質和注漿孔通透性等情況,混凝土配合比和保溫材料的質量報告和檢驗報告也應符合要求,門窗型材檢測報告等也應檢查。二是實體成品的質量抽查主要包括:①混凝土外觀和構件形狀、尺寸偏差;②檢查預留鋼筋長度和保護層厚度;③連接套筒和預留孔連接的尺寸、數量和位置;④預裝環、線盒的數量、尺寸、位置;⑤夾芯板絕緣位置及門窗安裝位置;⑥檢測組件外部裝飾層的質量和性能。
要求參建相關單位編制具有針對性的裝配式建筑施工專項技術方案和工程監理實施細則,對預制構件的吊裝就位、臨時固定、校正、節點連接、灌漿等關鍵工序和關鍵部位的施工工藝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建立預制構件現場安裝樣板制度和首次試拼裝制度。該項目首段預制構件安裝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施工、監理,預制構件生產廠共同驗收認可;裝配式結構連接節點及疊合構件澆筑混凝土前,先進行隱蔽工程驗收;關鍵工序和關鍵部位實施旁站監理,監督檢查現場灌漿施工所采用的灌漿料與型式檢驗報告中的灌漿料是否一致,對預制構件連接灌漿作業進行全過程質量管控,并形成作業記錄及影像記錄資料。
①預制構件進場時,監理、施工單位應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對進場的預制構件規格、型號、外觀質量、構件標識、預埋件、預留插筋、預埋管線、尺寸偏差等進行全數檢查,并按要求進行結構性能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場使用;②連接節點鋼筋采用焊接時,應制作平行加工試件進行工藝評定及相關檢測;對于機械連接接頭,應按照JGJ107-2016《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中的相關要求進行檢測;③對于檢測不合格的預制構件,嚴禁進場使用[2]。
①施工現場應建立預制構件安裝樣板引路制度。施工單位在大面積開展預制構件安裝前,應完成現場預制構件樣板安裝工作,經建設單位組織相關單位驗收合格并向現場工人交底后,方可開展大面積的安裝工作。②強化安裝過程的監管,確保過程可追溯。監理單位應重點核查預制構件安裝作業人員的培訓及交底情況,交底記錄和方案應具有相符性和針對性,同時對交底過程進行影像留存,確保每名工人均受到教育,能夠嚴格按照方案進行施工。③施工單位應對鋼筋灌裝套孔的預留位置、套孔內雜質注漿孔通透性等質量方面強化管理,對每個套筒灌漿過程應進行全程攝像,并對影像資料進行統一存檔備查。④加強對原材料(預制構件)進場的驗收。a.預制構件進場時,監理、施工單位應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對進場的預制構件規格、型號、外觀質量、構件標識、預埋件、預留插筋、預埋管線、尺寸偏差等進行全數檢查,并按要求進行結構性能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場使用;b.連接節點鋼筋采用焊接時,應制作平行加工試件進行工藝評定及相關檢測;對于機械連接接頭,應按照JGJ107—2016《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中的相關要求進行檢測;c.對于檢測不合格的預制構件,嚴禁進場使用[3]。
預制構件現場安裝的質量控制主要集中在部件提升過程中的精密質量控制和灌漿封堵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在吊裝過程中,應考慮吊裝質量,防止部件損壞。一旦鉤到位,專業的起重人員應配合調整,將部件精確地放置在控制線上,然后支持安裝工作,水平和垂直調整,以確保安裝結構的準確性和質量。
隨著裝配式建筑的產業的蓬勃發展,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將會日趨完善,以及地方裝配式建筑配套優撫政策的出臺,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裝配式建筑項目開工建設。為了給裝配式建筑的健康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制度保障,亟需建設工程監管單位不斷探索裝配式建筑監管工作的新模式,強化裝配式建筑有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