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程昱
沂南縣市場監管局計量測試所 山東臨沂 276300
一是機構設置重疊,隊伍規模龐大,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缺乏競爭能力。我國目前的計量技術機構的設置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在垂直管理體制改革以前,甚至在一些經濟發達的省轄市的區也設置了相應的計量技術機構。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條塊分割明顯,機構設置重疊嚴重,特別是市縣相鄰地區,這種情況更為嚴重。機構設置重疊帶來的結果是:一方面是高水平資源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低水平資源的簡單重復。項目和設備的重復,使得設備資源得不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同一地區技術機構之間的惡性競爭愈演愈烈,嚴重影響了計量技術機構的健康發展。長期以來的條塊分割,機構設置重疊,低水平的重復,人員膨脹造成了計量技術機構的負擔加重,裝備水平嚴重滯后于企業生產過程中測量手段的高速發展,僅能滿足一般的、普通的、常規的計量器具的檢修。另外,由于長期以來的條塊分割,計量技術機構往往自己把自己封閉在自身設置的行政區域框框內,不想競爭,害怕競爭。二是無法留住和培養出能適應高新技術檢測需求的較高層次的技術人才。長期以來的低水平的投入,帶來的只能是低檔次的設備和低技術含量的項目,因此在客觀上計量技術人員只能年復一年地從事簡單重復的技術勞動,沒有接觸高新技術的實踐機會,也沒有創新的技術氛圍,知識慢慢老化,老本慢慢吃光,長期在這種技術環境中工作,不可能培養出高層次的專業計量技術人才。三是,由于技術法規涉及的領域過寬,計量技術機構利用行政保護,用強制的方法管理非強制的對象,造成了現有計量技術機構的虛假繁榮。計量技術機構在實際的工作中大量地運用了行政推動的手段,來確保非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的受檢。另外,我們的技術機構充分運用了檢定規程規定的有效期,確保了企業即使沒有需要,也能到期后送檢(企業怕各種各樣的檢查查出計量器具超期使用);還有許多技術機構都把強制檢定作為進入企業開展檢定工作的敲門磚,甚至還不恰當地擴大了強制檢定的范圍[1]。
計量檢定機構劃屬社會公益型科研機構范圍是我們許多人的心愿。但即使是這樣,按照我國科研機構改革的總體目標,現有的社會公益型科研機構也要實行分類改革。強檢業務作為向社會提供服務,無法得到相應經濟回報,確需國家支持的單位,仍將作為事業單位,按非營利機構運行和管理,校準業務具有面向市場能力的部分,要向企業化轉制并逐步與原機構分離。市場監管局成立以來,總局對計量技術機構設置要求為堅持精簡效能的原則,通過對現有技術機構的重組聯合,精簡機構,減少重復,提高效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技術機構的合理布局。主張縣級設置一個綜合性技術機構,目前部分市縣已經成立檢測中心作為改革試點。
不斷健全和完善計量機構管理體系,規范基礎設施管理,提高實驗設備利用率。通過各項管理制度嚴格規范檢定校準工作,提高技術人員的基礎技能水平,做好基礎設施的管理工作,科學規劃實驗設備的使用、維護和檢定,提高實驗設備的綜合利用率。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建設復合型人才隊伍,不斷提高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計量機構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在于人才,制定長短期人員培訓計劃,鼓勵技術人員開展業務學習和討論,通過階段性的考核和技術比武,提升檢定人員的基礎技術能力[2]。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我國經濟與國際的接軌,按國際通行做法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有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是大勢所趨。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工作的計量領域也是如此。近年來,我們也越來越認同了這樣一種趨勢,即計量檢測市場是技術市場的一部分,其出現和發展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而且計量檢測市場的運作必須遵循市場規律,遵循統一開放的原則。上級近年來一些政策的強調和調整正是為了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而做出的,如從管理職能上講,將企業內部的計量管理交由企業自行負責,企業使用的非強檢計量器具由企業自主溯源以及校準工作和校準實驗室的認可等。因此,如何進行主動調整去適應市場計量量值溯源的需求,是我們需要認真面對的事情[3]。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正日益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各行業、各領域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目前我國一些發達地區,外國的校準實驗室早已參與競爭,國內私人的大型的校準集團遍地開花。為了今天的發展和明天的生存,我們應該有所改革,有所作為,縣級計量技術機構的建設和改革已經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