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語叫“渾水摸魚”,這也是以打假并沽空中國概念股而聲噪一時的渾水公司的命名來歷。這家沽空機構喜歡針對中國概念股,每次出手都會讓中國企業股票損失幾十甚至是上百億美元。
雖然這些沽空機構在資本市場的打擊并不是致命的,但對于企業來說,沽空除了會讓企業經營日常事務被打攪外,更會導致公司品牌形象的受損,還會給投資者帶來信任危機。
繼波司登遭遇做空危機后,安踏也在近日遭遇海外機構的沽空阻擊。但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空方狙擊,已是安踏體育13個月以來遭遇到的第三家沽空機構的看空。這樣的做空頻率,在港股還是首次。
作為一家上升勢頭迅猛的公司,波司登、安踏們顯然并非無懈可擊。
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稱,波司登夸大收入與利潤,利用未公開關聯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等,因此認為波司登股價“價值等于零”。博力達思的每一項指控可以說是劍指要害。
數字顯示,博力達思從5月23日就開始進行做空交易,這種買入行為一直持續到沽空報告出爐。
波司登是國內老牌羽絨服企業,波司登、雪中飛羽絨服均是旗下品牌。近幾年,波司登通過參加紐約時裝周等營銷方式,往國產潮牌方向發展。經歷了2014年高庫存陣痛后,波司登逐漸恢復,2018年營收超過100億元,這是2007年上市以來的最高值。
沽空報告在波司登業績創新高的時刻發出,直至波司登當日股價暴跌24.78%。雖然波司登針對指控內容一一回應,以打消投資者的顧慮,但是不少投資人認為沽空機構邏輯鏈更為完整。
章和投資管理合伙人高國壘認為,一個沽空機構經過那么多的調研,對一個公司做出了完整的沽空報告以后,公司作出的反應如果是說全盤否定,百分之百都不認可,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太理性的反擊策略。
實際上,國內鞋服上市公司大多數都涉及設計、制造和銷售環節,這有利于企業在市場中作出快速反應,適應消費者需求。但這種模式下,公司容易調節利潤,讓財務報表更好看,比如上市公司體系內公司賺錢,體系外的虧損。而沽空公司就容易盯上這塊,伺機對公司發起狙擊。
其實,這背后也中國品牌走上國際競爭市場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沽空是成熟資本市場中的真實價值發現機制,因為一個正常的市場多空分歧是普遍存在,因此當股價出現泡沫時,沽空就可以抑制泡沫風險,但需要防范的是惡意做空,即通過散播不實傳言造成市場價格波動來謀取利益。”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目前,沽空交易已經是港股市場中流動性的重要來源。
對于優質上市公司來說,沽空者固然“可惡”,但這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完善”機會,證明公司本身的優質,是一次免費的廣告機會。
生物界中也存在這種屎殼郎的寄生關系。它們并不惡心。甚至人類還得感謝它們。
樂觀地預測,未來的某一天,中國企業守規矩的助推力不再是來自這些嗜血的沽空機構,而是發自自身,那這些機構就終將失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