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春霞,遼寧達輝科技有限公司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現代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和內部調整的巨大挑戰,在改革開放之后,不少傳統企業面臨著改革開放大潮流的沖擊,國內的市場被更多的外資企業以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強勢占領,市場經濟這塊大蛋糕沒有相應的進行擴大,卻已是僧多粥少,因此,對于現代企業來說,創新管理、經營模式是必然趨勢,否則將面臨被淘汰的窘境。管理會計作為二十世紀被引入國內的先進理念,如今已在各大型企業,甚至是中小型企業中被廣泛運用,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改革開放將會不斷進行,意味著市場的競爭將會持續激烈,大型企業對于管理會計的運用情況較為良好,而不少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缺乏運用管理會計的意識和經驗。三十年前,當企業還在靈活運用傳統的會計學原理于企業運營中時,管理會計作為新穎的企業經營工具,已經悄然被運用在國內的部分企業中,如今,管理會計的效用逐漸顯現后,企業紛紛開始打破思維的僵化,決定引入幫助企業效益最大化并能在決策時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撐的管理會計,以此提升企業的等級,擴大經濟效益,逐漸往高峰攀巖,但對于新事物而言,并非一朝一夕便可熟練運用而無后顧之憂,管理會計作為新的理念出現在不同規模的企業經營過程中,將其放在哪個環節、如何放、放了之后如何應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管理會計的效用發揮起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基于對管理會計的概念、運用現狀和影響因素,給予具體措施促進其在企業中的使用。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是創造經濟效益,通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資金管理情況進行分析后,有助于企業管理者更好地做出決策。傳統的會計注重對財務的記錄和處理,企業一般將財務狀況作為一個企業運轉好壞的指標,而事實上,這些記錄的數據不止于直接的呈現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對于大數據的計算是幫助企業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進行可靠決策的有效途徑之一,而對于財務數據也應將其進行深層次的處理,進而將處理結果作為企業管理者在進行重大決策時的數據支撐,而管理會計正是朝著這樣的目標在企業中進行運用。管理會計著重于將傳統的會計理念轉化為決策者手中的決策工具,使得企業的收益最大化,并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有效判斷,使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管理會計雖然在二十世紀便被引入國內,然而其在國內現代企業中的運用情況不容樂觀。首先,管理會計作為新事物沖進企業的管理者視野中,只有少數企業愿意做第一個使用的人,而其依舊難以撼動傳統會計對國內現代企業的影響,再加上管理會計的理念涉及眾多領域,并且已從會計學中分離出來,其綜合性作為根本屬性,如果在企業中被片面地認識和運用,自然難以發揮出顯著的,或者說是超越傳統會計使用的效果,因此運用范圍小、運用不當等是阻礙現代企業運用管理會計于實際經營活動中的重要因素;其次,國內對于管理會計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國內現代企業而言,需要的是適合國內企業普遍運營狀況的中國化管理會計,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難以依靠國內企業家,而應是相關領域的學者;最后,由于管理會計專業的從業人員數量不多,且質量參差不齊,給企業經營者用人提供了艱難的抉擇,高端人才大部分流入大型企業中,因此中小型企業不愿冒著巨大風險聘用普通的管理會計專業人才,這也是影響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中運用的障礙之一。
企業管理者對于管理會計運用的重視程度決定了管理會計的能否踏入企業的第一步,對于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來說,其管理者一般都是不具備高知識儲備的專業型人才,因此,一人決定一切的模式往往容易使企業走向極端,而管理會計作為不熱門的理念,企業管理者一般不會給予過多的注意,就算是真正運用到了經營活動中,也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或只是停留于表面,這會使得管理會計的存在與否差異不大,最終被放棄運用,除了企業的管理者,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相關的普通員工都影響著管理會計的運用效果,管理制度的不足、相關普通員工工作流于表面,這些都會使得管理會計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難有成效。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有顯著成長,但仍有不足,而有關管理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尚未出臺或完善,因此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管理會計難以以較好的姿態快速成長起來,并運用在現代企業運營中。事實上,許多企業尚未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仍舊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關鍵時期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是風險成本較高的做法,這樣的企業一般不會付諸行動于管理會計的引入,同時,國內的稅收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對管理會計的有效運用。
企業在引入管理會計的理念和相關從業人員后,要從根本上抓住管理會計運用的實質,將管理會計的理念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落實到企業的具體運營環節中,并且要落實到位,實施的程度取決于企業管理者對其的重視程度和使用頻率。企業管理者在實際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我的理論修養和管理能力,充分運用管理會計提供的相關數據進行決策和控制,另一方面要不斷深化對管理會計運用的重視程度,不僅僅是管理者本身,同時也要讓企業內部人員提高對管理會計運用的重視程度,以防止管理會計在實際運用中表面化和形式化。
企業管理者在運用管理會計時要想讓其效果最佳,首先需要企業自身有過硬的發展基礎和較完備的管理制度,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對于管理會計的運用有增倍的效果,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公司氛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的高效運轉,從而降低管理會計在實際運用中造成的風險,同時使管理會計的運用更加全面,有助于企業管理者的在決策時多所參考的數據更加可靠,大大拓寬了企業的發展前景。
現代企業在不斷深入推進管理會計運用的同時,相關方面的學者同樣應不斷完善管理會計的理論內容,通過建立較為完整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來推進企業運用管理會計的信息和減少企業的風險成本,另一方面,專家學者還應該重點突出研究管理會計的案例分析,通過案例分析將復雜的內容直觀地呈現在普通企業的管理者眼前,同時該應注意將管理會計的內容更加貼合國內現代企業的運營現狀,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國內現代企業運營情況給予專業性的指導意見,讓管理會計能夠快速適應國內的市場發展狀況。
管理會計著重于將傳統的會計理念轉化為決策者手中的決策工具,使得企業的收益最大化,并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有效判斷,使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通過對管理會計的概念和其在實際運用中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企業應深刻認識到對于管理會計運用的影響因素不知來源于外部,還有內部的影響,并且內部因素占主導地位,因此,企業在實際運用中,應結合自身企業的運營情況和特點,將管理會計的運用落實到細節,并引起企業管理者的重視,使其作用效果最大化。通過加強企業管理者和內部員工對管理會計運用的重視程度、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和堅實運營基礎和增加管理會計的理論內容和案例分析,能夠有效地防止管理會計在實際運用中表面化和形式化,降低管理會計在實際運用中造成的風險,使管理會計的運用更加全面和靈活,讓管理會計能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煥發出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