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琳,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在醫改背景下,醫院在績效考核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若不加以改善便會對醫院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據此醫院部門應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采取工作量核算基本方法、對工作量績效分配標準加以制定、充分完善績效審計制度,提高醫院績效考核管理體系執行力度,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我國大部分醫院在人力資源績效考核中主要采用以收入及成本為基礎的績效考核模式,基于這種模式下,醫院成本、費用支出等指標在醫務人員績效考核結果中占據著重要作為,然而醫院在實際經營中各科室的服務項目特征與工作性質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從而致使績效考核管理中成本分配比例無法貼合實際,導致醫院績效評價管理工作無法做到科學、有效,這一問題也逐漸成為影響醫院發展的主要問題。
為確保績效考核的有效性,醫院在實施績效管理執行中,應提高績效管理的執行力及可操作性,而這也是財務績效管理的一大難題。傳統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缺乏合理的考核項目,致使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無法有效落實,難免確保考核結果的公正性。這種傳統績效考核模式無法將醫院戰略發展要求體現出來,對醫務人員利益起到不良影響。為確保醫院預算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應將績效考核工作有效落實,對醫院各崗位職能指標加以細化,通過對醫務人員績效的合理分配來促進醫院更好地發展。對于中層管理人員而言,績效審計工作就只是走個過場而已,并沒有將責任具體到個人,績效考核工作也只是為了應付醫院部門管理人員的要求而已,并沒有對醫院的管理有所改變。
傳統醫院績效考核管理主要以成本核算為基礎,但這種傳統管理模式無法更好地激發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及創新性。傳統績效考核管理實施下,醫院領導對工作質量提升給予了更高的關注,據此導致醫院部門難以營造出有效的工作氛圍,不利于醫院的創新發展。
在對醫院人員績效進行考核的過程中,工作量核算方法主要是結合醫院醫療項目的統計量來對每個人員的績效考核費進行準確的核算,在此基礎上將工作人員的可控成本以及質量控制指標進行去除,這樣就能對每個人員的工作量進行綜合的計算,在這里的可控成本指的就是醫院人員的基本工資。另外,在對醫師績效考核方案進行制定的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幾個方面引起重視:第一,績效考核項目一定是醫療服務項目,并且是由醫師親自參與操作的,在醫師的績效考核項目當中不包含材料、藥瓶以及血液等服務項目;第二,如果在醫師的工作量當中呈現出一些風險性或者是技術性比較高的服務項目,這樣醫師的績效考核費相應的也會增加,同樣,如果服務項目的風險系數比較低,醫師的績效考核費也會降低;第三,針對材料以及人力消耗量比較大的醫療項目,醫師的績效考核費也會高,如果醫師只負責對醫療服務項目進行指導而出參與到操作過程中,其績效考核費就會降低。醫院績效考核方法在對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進行核算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護士人員護理項目總量來對每個人員的護理費以及護理診療費進行系統的計算,在此基礎上將醫護人員的可控制成本進行去除,最終得出對醫院醫護人員績效考核結果。在核算的過程中,績效與醫護人員護理時數是成正比的。
目前,隨著我國醫療制度的不斷改革,傳統的績效考核管控模式以及績效工資分配方式已經不能在滿足醫院發展的需求。基于工作量核算模式下的績效考核控制以及績效工資分配其內容主要體現在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醫院整個的績效考核模式當中,質量屬于其中非常重要的評價績效指標,同時也是保證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得到不斷提升的重要途徑。因此,最終選擇的績效評價方式應該具備非常強的綜合性,在對質量考核的基礎上實現更加高效的管理效果,同時也能實現對質量考核管控的重要目標。另外,為了可以更好的實現這一控制目標,需要將醫院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的職責進行不斷的細化,這樣就可以將量化之后的指標作為質量考核的重要參考數據,將其列入到質量考核體系的范圍之內,并保證在醫院的各個科室內可以得到全面的落實和執行;第二,在績效考核以及績效工資配置過程中,通過對工作量核算方式的合理使用,可以為整個過程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效率優化的基本原則,使醫院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實現平衡性。在醫院的績效考核以及績效工資配置中,可以對RBRVS綜合性評估系統進行合理的利用,這種考核方式可以將醫護人員服務項目中涉及到的醫療設備、材料以及人力等方面實現系統的對比,對使用程度以及成本的高低進行準確的評價,這樣就可以得出每次醫療服務項目中的對比數據,這樣在之后醫療服務項目的綜合過程中,就可以得出項目中所產生的費用總和以及每個醫護人員的分配績效工資。
綜上所述,選擇按工作量是當前我們國家醫院績效考核體系的基礎能夠充分的去對當前醫院中員工的積極性給予調動,并且還能夠試想工作量與績效考核之間彼此關聯,令醫院員工自身能夠融合在一起,使得醫院的發展更加的具備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其能夠快速促進企業保持健康穩定的快速發展。真正對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的雙豐收給予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