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雨熨,上海大學
1.1.1 總體表現良好
聯合國貿發會數據顯示,1989年-2015年中國旅游服貿的全額已從19.17億美元增至4063.09億美元,增長了近212倍。
1989年旅游業的交易額只占到服貿總額的23.89%,到了2015年占比達到 53.78%,旅游業的競爭力得以顯現。相對應的我國旅游業的貿易額占全球比重也持續增加,至 2015年已到達 16.61%,表明其發展狀況良好全球地位穩步提升。
1.1.2 近年來出現逆差
數據顯示,中國旅游業的出口額在1989年是14.88億美元,到2015年已經上漲到1141.09億美元。在進口方面1989年是4.29億美元到2015年變成2922億美元,進口增長速度遠超出口。06年旅游服貿方面達到歷年最大順差額為96.27億美元。但從07年起我國在旅游服貿方面的順差額呈下降態勢,至2009年由于受到經濟危機等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影響該產業出現了第一次逆差。就現實情況來說,旅游業的貿易進口的增長速度大于出口造成了逆差態勢持續擴大。
1.1.3 對整體的拉動效應持續增大
近15年來,中國旅游服務業貿易額占總的服務貿易比重平均維持在30%左右,而近兩年來甚至已達到50%左右。伴隨旅游業的快速成長,其對服務貿易整體的拉動效應持續增強。旅游業是有著極強綜合性的,它能促進包括餐飲業交通運輸業以及金融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對整體經濟的發展也有著巨大的影響。
1.2.1 成長遲緩且競爭力不高
據UNCTAD數據顯示,日本旅游業的交易總額從1989年的2 56.50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14.12億美元,總體穩定存在著小范圍浮動。主要存在兩個低迷期1997年-2001年及2006年-2009年,與兩次經濟危機時間吻合。
1.2.2 交易額常年逆差但差額不斷減小
1989年至2014年,日本在旅游服務貿易方面一直處于逆差狀態即進口額一直大于出口額。但是逆差差額逐漸減小,直到 2015年日本旅游服貿總額實現了順差。這顯示出日本在旅游服貿方面,開始變得越來越有競爭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中日兩國在旅游服務貿易方面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中國的旅游服務貿易在09年后由差轉為逆差,且逐年擴大。而日本則陷入持續逆差,但比中國好的是其差額不斷減小并在2015年轉為順差。
中國出現擴大的逆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起步較晚立法不完善且落后于行業的發展。二是對天然資本開拓不夠,從業者素質不高。日本逆差額縮小直至轉為順差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當局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引導,投入了大量資金。二是日本善于利用其國家自身所具備的旅游資源及特色文化。
從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及貿易競爭優勢指數三個指標來刻畫中日兩國的旅游服貿競爭力。(根據聯合國貿發會數據計算)
中國的旅游貿易起步較晚,因此在1993年之前中國的IMS指數是小于日本的。從1993年起至今IMS指數持續高于日本,但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體量比較大是旅游服貿的大國但非強國。在 2001年-2013年這13年里中國IMS指數常年維持在4%上下波動,從2014年起才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這與中國總體經濟在世界上的表現有著很大的差距。而日本相比于中國而言其國際市場占有率更小IMS指數保持在1%上下波動,直到2015年才突破到2.07%。這雖然與日本總體的經濟表現有關,但是由此仍可以看出中國在旅游服務貿易這一產業上的吸引力是高于日本的。
從整體看1995年-2015年,中國旅游服貿IMS指數總體是上升表現出了一定的比較優勢。且從數據能夠發現IMS指數幾乎沒有受到兩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以及9.11事件和非典影響,表現出了很強的抗風險性更加表明了我國在服貿方面發展有極大的潛力。
根據計算后數據,1995年到2015年之間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RCA指數平均值為0.64,除少數年份外大致處于[0.1,0.8],顯示出中國的旅游服貿有著較弱的國際競爭力。由表中數據可以發現199 6年至2013年RCA指數是高于0.8,此時有著中等國際競爭力。在03年以后我國的旅游服貿方面的競爭力出現了顯而易見的下降,由03年的0.55波動下降至13年的0.37其下降幅度將近32.7%,這體現出在2003年到2013年這幾年時間里中國旅游服貿的競爭力不斷減弱。結合聯合國貿發會其他數據可以發現,中國的 RCA指數持續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的旅游服貿的發展相對于服貿行業整體的的發展速度來說較慢,使其占比減少且旅游服貿在出口額方面的增速更是遠低于服貿整體的成長速度。但是由2014年及2015年的數據能夠看到我國的旅游服貿方面的RCA指數已經呈現出了一個快速提高的狀態,這能夠說明旅游服貿方面的競爭力于近兩年已經有了長足進步并且可以預見其巨大的發展前景。
日本的旅游服貿的RCA指數自1995年到2015年一直呈現出比較穩定的小幅上升趨勢,這表明日本在旅游業方面的國際競爭力正在逐步增強中。然而日本在1995年-2015年期間RCA指數一直位于0.8以下即日本有著較弱的競爭力,雖然2008年之后日本的RCA指數一直處于平均值以上但并未改變其競爭力較弱的固有局面。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國在旅游服貿方面的競爭力相比于日本而言還是較強的。然而從總體來說,我國的競爭力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而言依然處于較弱層級。是以,增強旅游服貿方面的競爭力還是非常艱難的。
由數據我們發現從1989年到2015年中國旅游服貿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呈現出一種比較明顯的減小趨勢,其中TC指數由正變負的關鍵節點在2009年出現。從總體的走勢來看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在20世紀90年代有過兩次驟降,分別在1992年、1997年。而TC指數在1997年驟降主要應該是受到了全球經濟危機的波及。2000-2008年年間中國旅游服貿的TC指數一直是正數,這說明這段時期內的中國旅游服貿在凈出口方面占據有利位置。但在2003年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驟降到0.07,這主要是因為受到了2003年非典(SARS)的影響。而從09年起旅游服貿的TC指數變為負數且負值不斷擴大,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可以歸咎于從 08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以及09年中國的旅游業出現了第一次逆差。
日本的旅游服務業的貿易競爭優勢指數,自1989年至2014年一直是負值直到2015年首次出現正值。這表明,日本的旅游服貿在2015年之前一直表現為凈出口競爭處于不利狀態。但是從總體趨勢來看,負值處于持續減小狀態即日本的TC指數是在持續地回升的。
從整體來看直到2012年以前,我國在該服貿方面的競爭力是高于日本的。但是從12年至今若以TC指數為標準,情況出現了反轉即日本競爭力已超過中國。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發現就IMS指數即國際市場占有率來說,我國旅游服務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總體來說發展勢頭良好且市場份額也在不斷地提升。而就RCA指數和TC指數這兩個指數(顯性比較優勢及貿易競爭優勢)來說,我國的旅游服貿凈出口方面的規模相對較小。雖然與日本相比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優勢但優勢并不明顯,特別是近兩年日本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加強,中國優勢變得更小。這其實也對旅游服貿的發展近況作出了解釋:目前中國雖然已是旅游業大國但是并未步入強國行列,加強國際競爭力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重要。
在整個世界市場上來說我國旅游業處于較弱地位,國際競爭力表現疲軟。正因如此我們要根據國情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我國旅游服貿現有情況和具有優勢同時積極地引進其他先進國家的先進理念和優秀經驗,開辟出適合我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