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國安,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發展和改革局
目前,易地扶貧搬遷是我國高度重視的民生工程,是實現 2020年全面奔赴小康社會的關鍵措施。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為了能夠促進全民致富的有效機制,就是健全完善搬遷居民搬得出、留得住以及能致富機制體系。基于此,就需要對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產業問題探討及逆行準確分析,從而促進搬遷貧困居民的可持續發展,帶動我國經濟迅猛增長。
易地扶貧搬遷的本質意義,就是農牧民受到生態因素的影響,由于生態過于脆弱,導致農牧民較為容易受到破壞或者導致農牧民出現貧窮的情況,因此,就需要對其進行遷移,遷到新的城鎮以及城市聚集點,讓這部分農牧民充分進行生產以及生活,緩解這部分農牧民貧窮的情況,并同時讓生態自然區能夠得到合理的恢復。
遷出的區域,大部分都是自然條件相對較為惡劣以及發展較為落后的農村貧困地區。基于致貧因素來看,一定意義上來講,遷出區域同我國的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基于此,在對這部分農牧民選擇安置地區過程中,就需要結合自然條件以及經濟條件進行分析,確保搬遷居民達到安置區能夠正常生活以及生產,從而為實現2020年全民小康的目標奠定基礎。
第一,結合當地富有的資源,根據當地已有的產業基礎,在選擇搬遷安置地過程中,重點培育當地的精品農業,以及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并注重當地市場特點發展經濟。第二,在選擇產業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搬遷群眾的基本情況,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扶貧,在此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傾聽民眾的意見,根據每一戶農民的需求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扶貧,進而對產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第三,還需要注重創新產業的發展模式,能夠同搬遷模式進行有效的結合。另外,還需要發展時間的合理規劃,確保后續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產業發展的時間以及周期能夠對長短進行合理結合,可以先行發展周期短,且能夠平穩運行的項目,使得搬遷戶的預期經濟能夠得到有效的穩定。與此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對產業類別進行合理的選擇。
在選擇產業發展模式過程中,需要能夠充分結合安置地經濟以及產業發展的情況,根據發展的難度,以及發展層次,對發展模式進行合理選擇,注重公司帶動性產業模式的發展。另外,在此過程中,還需要注重不同搬遷安置模式的有效結合,對市場主體發展的現狀進行充分考慮,并同時對后續產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以及有利因素進行準確分析,在初期發展的過程中,選擇農戶創業模式等多種層次較低的發展模式,然后逐漸促進其發展,使其發展成為重點的公司帶動性產業,進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易地扶貧搬遷目標的實現,最為主要的力量就是提升勞動者的能力,從而帶動搬遷者脫離貧困,發家致富。首先,以政府組織或者對相關的企業進行委托,加強對相關發展所需的人員進行培訓,注重培訓具有相應的科學性,同時,還需要加強就業培訓力度,使得后續產業的發展能夠具備充足的人力以及勞動力支持。其次,還需要加大易地搬遷群眾的創業支持力度,注重返鄉農民工創業的支持,進而為培養新型的農民企業家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還需要提供相應的服務類工作崗位,為搬遷者提供充分的工作崗位,促進村鎮個體服務業的穩定發展。另外,還需要加大易地搬遷的教育力度,讓搬遷者能夠進行繼續教育或者進行基礎教育,有效提高搬遷者的學歷水平,促進教育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易地扶貧搬遷的關鍵,就是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首先,為了能夠有效對易地扶貧搬遷進行有效支持,就需要對稅收等財務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對能夠吸納搬遷群眾進行就業的企業進行適當鼓勵,由于是搬遷地能夠吸納大量搬遷者進行就業的企業。其次,還需要對搬遷地進行有效的規劃,對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的經濟進行合理規劃利用,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保障每一分資金都能夠充分發揮出積極的作用。第三,就是建立合理的扶貧融資機制,對扶貧的模式進行合理的創新,對后續產業的發展引導多方企業進行參加,尤其是強化金融企業的支持,并同時建立健全風險機制,對財政貸款的擔保機制進行合理的完善。第四,還需要注重搬遷地生態功能區的建設,為后續產業發展提供有利的資金支持。
總而言之,促進農民經濟快速增收,就是大力發展產業。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推進易地搬遷扶貧,扶持當地特色經濟,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力度,注重多元化富民產業的發展,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先進性,全面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從而為搬遷者脫離貧困奠定良好的基礎。基于此,如果沒有產業的發展支持,就很難開展易地搬遷扶貧工作。因此,相關的政府也需要加快推進產業扶貧的發展,引導搬遷者精準脫貧,為全面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