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時雨,重慶市江津中學校
最早有關全域旅游的相關概念產生于2008年,此概念產生于實踐探索,更對我國未來旅游行業發展起到重要指導意義。現如今,有關全域旅游的理解主要是指實現景區與綜合經營相結合,從門票經濟到產業經濟的升級。
堅持全域旅游,針對四面山推行全民旅游、自助旅游以及自駕旅游等多種形式的旅游線路,這也是當前階段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方向,全國各地均在這個過程中積極探索旅游模式。針對四面山旅游發展而言是巨大的挑戰和機遇。
全域旅游屬于在開發鄉村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全新理念,我國旅游業在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需要不斷適應市場。新時代背景下,旅游業需要適應更高水平的需求,尤其還需要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承擔起重要責任。傳統景點式旅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熱門出行旅游的需要,為此,需要能夠從全域視角調節發展意識。
鄉村扶貧過程中忽視了鄉村旅游建設的重要價值。未能夠充分認識鄉村旅游扶貧的積極效果。全域旅游概念中,農村和農民都被納入到旅游發展的整體思路當中。這也體現了國家精準扶貧項目的重要精神。我國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在2020年,我國縣域地區的創新驅動發展中應當將縣域旅游發展作為主要方向。
四面山旅游景點數量多,景觀質量好,包括山水光影互動夜公園、望鄉臺、土地巖等,這些旅游景觀均可以被充分利用。在融合“旅游+”模式的背景下,發展全域旅游更加能夠進一步拓展產業鏈條,為旅游發展創造新的活力和生機。更加對鄉村建設提供了巨大動力。
針對鄉村旅游建設,實現全行業的整合聯動才能夠真正激發出鄉村旅游業的活力,為此,這個過程中需要領導體制、市場監管以及執法系統各方面給予充分配合,全域格局才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形成。
鄉村中開展全域旅游,進行旅游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需要對基層管理人員的管理責任意識進行再教育,提升其積極性。各地資源水平不同,需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開發模式,轉變傳統思路。
當前鄉村旅游開發中采取的評價方式主要是門票經濟,但是,進行全域旅游改造之后,效益評價方式將可以擺脫門票收入的限制,而是建立一種全域旅游經濟評價辦法。此外,全域旅游背景下,各級政府之間以及相關部門之間可以實現通力合作,當前部門考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全域旅游發展,為此,需要創建符合全域旅游發展需要的全新考評辦法與機制。
鄉村旅游開發需要具有更大量資源,尤其是資金注入才能夠實現全域旅游開發。同時,在全域旅游開發的構成中沖破了傳統門票經濟限制,投資主體所進行的投資如何形成回報,這個過程中如何調節投資者所具有的積極性,這些都是當前階段需要面臨的挑戰。
作為鄉村旅游開發的一部分,當地居民素質以及主人公意識水平也同樣對鄉村旅游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全域旅游以及文化旅游概念的融合需要與從業者素質之間相關聯,為此只有當地居民素質不斷提升才能夠更好適應旅游業發展。
基于上述論證可知,新時期四面山為推進自身鄉村旅游發展,明確當前所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以此創新旅游發展理念,從多角度出發實現四面山特色全域旅游開發與發展。
開發旅游業,政府需要在理念上進行主導。區別于傳統旅游方法,全域視角下開展旅游活動,需要能夠進行創新,尤其應當從政策、財政以及人力資源幾個方面進行調整,充分發揮政府在旅游工作過程中的重要性。
旅游企業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功能,可以通過尋找多元投資方。基于宏觀政策指導作用下,企業可以在追求市場利益的情況下更多發揮自身主動性,不斷對資源進行整合,創新發展方式,尤其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投資主體。
依據四面山景區實際情況,可以通過基層參與以及宣傳方式,全面充分了解四面山旅游發展的前景,提高全民參與意識,并創建更加健康的旅游發展氛圍。
四面山旅游景區為國家五A級景區,具有良好旅游品牌基礎,因此,可以打造四面山品牌,創建特色旅游資源優勢,堅持品牌化路線,深挖旅游資源與地域特色資源。
綜上所述,旅游作為現代人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人們從最初對旅游的單一需要到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多元化的需要。為此,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不斷與市場之間相適應。加之游客素質以及整體需要之間的矛盾突顯,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產品的規格,從全域視角開發旅游產業勢在必行。因此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對未來鄉村旅游發展,尤其是四面山旅游發展產生借鑒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