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志霞,煙臺盛泉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在利用該技術進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時,較常應用的方式為長條性流水線方式,即,第一,于相應位置處緩慢、均勻的澆筑出一層厚度大致為5cm的混凝土模板,并以該模板為基礎,對剪力墻實施各環節的澆筑施工,同時,基于依照此流程實施剪力墻澆筑施工,會產生一定的施工縫隙,所以,也應注重對縫隙的位置進行有效了解和掌握,判斷其具體應在門洞上還是簾洞上。第二,在對剪力墻實施澆筑施工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確保施工的連續性,即不應隨意中斷施工。第三,在剪力墻接口處實施振搗操作時,應重視控制力度,確保其可以滿足相應的振搗要求,有助于提升混凝土的密實度,促使其可以與接口加以合理結合。第四,應確保孔洞的位置和洞口周邊混凝土的高度一致,并促使對墻體以及內外墻墻柱實施的混凝土澆筑操作均可以于同一時間段內進行完。實施振搗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將振搗棒和洞口間的距離控制在30cm以上,對洞口兩邊位置實施的振搗操作應一同進行,有助于降低基于振搗力度影響而造成的洞口變形問題產生。同時,為了有效控制鋼筋保護層的厚度,降低澆筑流程可對剪力墻結構產生的影響,應于實施具體的剪力墻澆筑施工時,確保鋼筋固定操作的準確性以及穩定性,并應對各環節澆筑施工中產生的各種情況以及問題等加以實時關注,有助于及時的針對相應的情況以及問題,采取多種有效的解決措施,促使后期各環節施工順利進行。
在將該技術具體應用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時,需要依照相應建筑的梁板,對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案實施合理選擇,其中,倘若需要對肋形樓板實施澆筑操作,可以采取的澆筑方法為趕漿法,具體而言,依據階梯式分布,對梁板實施分層澆筑操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應在到達所規定的澆筑位置以后,再實施具體的梁板澆筑施工。同時,在澆筑樓板的過程中,應使得梁板的厚底適當小于虛鋪厚度,并應確保振搗的方向和澆筑的方向相同,在實施振搗操作的過程中,應依照具體的施工情況,實時移動標志,有助于對混凝土的板厚實施有效控制。在實施完振搗施工以后,可以應用刮尺等方式,進行找平操作,確保澆筑后混凝土的表面具有較高的光滑性。最后,在對墻、柱連接位置處的梁板或者梁體實施澆筑施工時,需要注意的是,實施相應澆筑操作的具體時間應為實施完柱體或者墻體混凝土澆筑施工后的一個小時或者一個半小時左右,有助于提升整體的混凝土澆筑效果。
合理設置鋼筋,對促進房屋建筑工程整體的穩定性以及可靠性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基于此,在實施具體的混凝土澆筑施工時,理應對鋼筋的安裝位置等予以充分的關注以及有效的控制,有助于確保鋼筋位置的準確性。其中,倘若鋼筋的位置存在偏移的情況,則應立即采取多種有效手段,對其進行處理,有助于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整體的安全性以及牢固性。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中,應對搗實施工高度重視,確保其質量,有助于提升相關各環節施工的整體質量。具體而言,施工人員需要基于具體的施工情況,合理擇選振搗器,其中,針對面積、深度較大的混凝土澆筑構件,應擇選表面振搗器。在進行振搗操作時,基于機械振搗方式以及人工振搗方式均具有其獨特的優勢,所以,應依照具體的施工情況對其加以科學選擇和應用。倘若選擇應用人工振搗,則應重視將重力作用實效性發揮出來,且應實施高質量的水泥漿分布以及填充操作,有助于后期各環節施工更順利的開展和進行。
局部混凝土不足是該問題的主要表現,混凝土結構內部留有空隙,混凝土并未將鋼筋覆蓋完全。對此,應將留于孔洞附近的松散軟弱漿或混凝土清理干凈,采用高強度混凝土澆筑、搗實;以細石混凝土進行澆筑,密集或復雜的鋼筋部位,可提前充滿模板,予以孔洞預留空間,澆筑應于兩側同時進行,分層搗實,嚴格控制漏振產生,同時也要避免粘土塊及模板工具等摻雜在混凝土內。
麻點、缺漿和小凹坑等粗糙面是該問題的主要表現,鋼筋并未有外露。基于此,混凝土結構表面若是有粉刷,無需處理。反之,可去除原有混凝土配合比的石子砂漿,并在麻面部位澆水浸濕后,將麻面抹平、壓光。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徹底清理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模板表面也必須充分清理,其縫隙應用膩子、油氈紙堵嚴,均勻涂刷,切忌漏刷,并選用長效隔離劑;在解決氣泡問題時,應分層均勻搗實混凝土。
該問題表現在混凝土內部箍筋、負筋或主筋有局部裸露等問題。對于表面露筋問題,可在清洗干凈后,以1∶2或1∶2.5的水泥砂漿抹在其表面,并抹平露筋部位。部分位置有著較深的露筋,應將薄弱混凝土、凸出顆粒清理干凈,并以強度更高的細石混凝土進行澆筑、搗實;較為密集的鋼筋處,首選適當粒徑的石子,同時也要采用和易性較好的合理混凝土配合比。澆灌不低于2m時,下料方式應以串通、溜槽為主,以免產生離析問題。振搗混凝土時也要切忌踩踏、撞擊到鋼筋,一旦發生踩彎、脫扣,必須盡快調整,確保混凝土搗實。
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設中的合理應用,可以提高現代城市化的建設速度與質量。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工程項目的規劃施工中,需要充分地認識到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