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素珍,重慶能源工業技師學院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家建設需要大批人才,促使各大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雖然能夠滿足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但是大量學生的涌入,使得教學條件難以滿足教學的要求,學生的各項能力培養也因此受到了一定限制。高校機械專業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還是一味堅持傳統“填鴨式”的教學,就不能在教學中建立一個科學的機械基礎實踐教學新體系。
高校開展機械實踐教學,首要的任務就是對學生加強機械工程的訓練和實驗設計,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然后把這些實驗設計和訓練引入到機械專業教學活動中。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認識到所學事物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縱觀我國各大高校的機械專業教學,不難發現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革新意識非常薄弱,課堂上依然采用比較落后的滿堂灌形式,學生在課堂中只是充當了一個觀看者和傾聽者的角色,并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樣的教學形式只能讓學生成為填裝知識的花瓶,而學習能力以及實踐技能卻得不到任何提升。目前各大院校已經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新體系的創建中,對傳統的實驗教學進行了重新的整合,讓學生在不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步入大學校門之前,多數學生在高考壓力的影響下,學習思想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為了分數而學,只有在考試中取得高的分數才能上好的學校,有好的出路。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學生步入大學校門后,在機械實驗課堂上依然秉承這種“高分”思想,因此對理論知識十分注重,而對動手實驗卻有所忽視。再加上很多教師也沒有對實驗教學提高重視,這就使得機械基礎實踐教學的效率難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除了這些原因以外,很多院校在設計考試內容時候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把實踐實驗更加書面化,這樣學生的實驗意識就會變得更加淡薄,這也會影響學生在機械基礎實踐課中各項能力的提升。
我國很多理工類高校都設有機械專業,但是高校沒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在實驗室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學生在學習和實驗的過程中沒有一個科學的制度來做指導,就會導致對實驗教學認識不夠,也不會對機械專業實驗提高重視,久而久之就會對機械基礎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改革和創建產生阻礙作用。
盡管高校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加快了教學新體系的創建,但是因為之前實驗室基礎設施比較落后,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比較健全的實驗平臺,這就對學生認識機械專業實驗課程產生了阻礙,同時也會降低學生對機械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進而對機械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改革造成不良影響。
要實現對機械基礎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改革,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教學教材和大綱。選擇教材時,要充分考慮當前高校在機械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同時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教材有具有一定實用性,這樣才能使得機械基礎實踐教學和專業教材、大綱相結合。此外高校還要在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一次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致,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對于高校教師而言,要根據教材需要和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讓學生能夠明白實驗進行的目的,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要想在高校中創建一個完善的機械基礎實踐教學新體系,首先就要在實驗室制度上進行完善。在健全制度的約束和管理下,學生才能對機械課程中的實驗提高重視。高校要對當下實驗室中的設備進行調查,加強對實驗室設備的財政支持,為高校實驗室引進先進的實驗設備,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實驗室的規章制度,這樣才能保證實驗的有效性。
只有加強實驗教學人才的建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讓學生更好投入到實驗學習中。高校還要加強教師團隊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自身素養,從而在高校中建立一支經驗豐富、專業性強的教學隊伍,為高校機械基礎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改革和創建提供支持。
機械專業是我國一個熱門專業,只有加強機械基礎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改革和創新,才能為國家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實用型人才,成為祖國未來建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