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穎 劉曉鎮 石婷 馬曉瑜,三峽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共享電動車現狀;經過共享單車各方大戰的沉淀、淘汰,共享出行平臺目前僅剩下 ofo、摩拜、哈羅單車三方爭霸,這三家共享平臺升級作戰,再次瞄準了中距離出行,開啟了共享電單車的市場爭奪戰,紛紛推出各自類似共享單車模式的無樁共享電單車,但這類共享電動車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安全隱患,政府投放市場約束,續航問題等,因此投放市場不久,各大城市紛紛叫停,例如 2017年4月21日《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明確,“考慮到安全隱患大,北京暫不發展使用共享電動自行車。部分地區不得不放慢投放速度更甚至收回投放電動車”,2017年9月19日《杭州市促進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規范發展指導意見(試行)》出臺,其中明確規定杭州暫時禁止發展互聯網電動自行車。下面就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闡述。
電動車投放規模擴大,使用人數增多,大多數用戶認為電動車不是正規的交通工具,對于國家出臺交通法規不熟悉或對違反交通規則行為無強制措施,因此不需要遵守交通規則,導致亂闖紅綠燈的用戶逐漸增多,共享電動車速度也是居高不下,除此之外,由于共享單車主要驅動原理的營銷理念就是無支柱停車,用戶們錯誤理解為停放地點無約束,哪里都可以停放,導致車輛亂停放,阻礙交通,給城市交通帶來壓力和負擔。
本著“會騎自行車就一定會騎電動車”的錯誤想法,技術不合格的電動車用戶逐步增加,錯誤駕車,共享電動車使用壽命縮短,機動車道路上共享電動車出現機率上升,妨礙交通安全,交通事故頻發。
共享電動車自身設計不完善,電動車電池不能滿足用戶需要騎行里數,如遇惡劣天氣,電池支持里數縮小,共享電動車電池不具備足夠的續航力,夏季溫度升高,電池爆炸事故頻發,安全隱患大。其次,維修不及時,用戶發現故障申請維修,再次乘車時還會遇見故障車輛。
各大城市紛紛叫停共享電動車,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出租車行業人員的極力反對,市場是一塊蛋糕,參與的人多了,分得的蛋糕自然就少了,出租車、公共汽車、共享單車三聚首,論速度它不及出租車,論經濟實惠它不及公共汽車,共享電動車如何在市場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明確“共享”概念,政府和共享企業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組織各項宣講活動,利用互聯網現代傳媒手段,加大對共享電動車交通規則使用以及共享電動車性能知識的宣傳力度,增強用戶素質,促進共享電動車循環使用。
共享電動車要想健康向上長遠發展,必須要政府支持鼓勵。促進政府和共享企業的合作,加快共享電動車上牌進程,為共享電動車上牌照這是政府對人民的責任,讓人民放心安心,其次完善駕照體系,對用戶騎行技術進行考察,創新電動車執照(取得電動車駕照比機動車駕駛證容易,過程簡單),增強安全知識教育以及駕駛技能培訓。最后需要政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符合共享電動車的交通規則,讓用戶有法可依。
嚴格控制投放共享電動車的數量和質量,避免市場資源浪費。政府合理規劃停放地點,共享電動車停放地點盡量與地鐵口,公共汽車站錯開,避免交通擁堵。攻克技術難關,提高共享電動車電池使用壽命,在各個停放地點設有充電栓,及時為共享電動車補充電力,保證共享電動車的循環使用。共享企業成立專業維修隊,分區管理,對于故障電動車,及時維修保證市場供應電動車質量。
加強共享行業與出租車行業,公共汽車行業的合作交流,共享電動車的出現無疑是豐富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對于離公交站或地鐵站較遠的用戶來說,共享電動車是不錯的選擇,共享電動車的投放間接的帶動了其他交通工具的發展,加強交通行業內部的整合,促進產業集聚,壯大交通力量,創造更好的交通條件。
共享電動車是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后又一共享領域,新事物的出現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共享電動車不被人們廣泛接受是正常的,各大城市紛紛叫停共享電動車也是因為電動車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我們不能一昧的否決它,更不能一昧的拋棄它,出現問題,需要的是想辦法去解決,我相信在政府,共享企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共同約束下,我們會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政府制定共享電動車法規,規范共享企業投入電動車數量和質量,規范用戶合法騎行,共享企業突破技術難關,提高電動車質量,用戶遵守交通法規,企業與用戶相互監督,由此形成共享電動車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