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英 謝爭峻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9萬億元。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應用型本科高??缇畴娚倘瞬排囵B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以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準確定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及實踐教學體系,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于全面提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質量、服務陜西地方經濟乃至全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校企合作訂單班模式。2011年,阿里巴巴集團與全國高校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由于阿里巴巴集團業務變動,該模式合作企業由集團公司轉換成阿里巴巴集團第三方服務企業來執行,西安主要的第三方公司是西安橙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目前參與該項目的高校主要有西安歐亞學院、西安思源學院、西京學院和西安郵電學院等高校。在該模式下,校企合作內容主要包括校企雙方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踐設施、設備與技術,企業提供講師并輔助高校培訓認證師資,帶薪實習及就業等方面。經過三年的學習,第三方公司幫助高校對學生開展為期1-2個星期的入職崗前培訓后,以雙選會的形式共同為學生確定跨境電商企業帶薪實習崗位。此外,各高校依托自身的企業資源,開展大量的參觀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和實習項目。
2.短期崗位及證書培訓模式。目前,阿里巴巴集團第三方服務公司與高校合作,針對高校本科三年級學生,開展為期約32課時的跨境電商技能培訓??缇畴娚倘瞬哦唐谂嘤栔饕槍哂幸欢▏H貿易、電子商務及英語能力的國際貿易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甚至有時也包括了其他商科專業的學生。這類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外貿業務基礎操作課程、跨境電子商務主流平臺操作培訓等內容。
3.實訓基地項目孵化培養模式。實訓基地通常包括兩類,一類是政府機構授權的跨境電商實踐基地;另一類是企業授權的跨境電商實踐基地。政府機構授權的實訓基地主要是由政府授權掛牌,提供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及驗收標準,驗收合格后,政府撥付建設資金。高校和企業負責提供實踐實訓基地場地、日常管理、項目引進及運營。這類實訓基地建設標準較高,要求有真實的企業孵化項目,學生參與真實的實踐項目。企業授權的跨境電商實踐基地主要是由阿里巴巴創新中心(西安長安)、阿里巴巴集團西安分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第三方服務公司授權掛牌的實訓基地。這類實訓基地合作內容不固定,無統一標準,企業的資源中介作用明顯,對企業和高校的品牌宣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企業師資。企業師資主要來源于阿里巴巴集團百年橙師認證講師、阿里巴巴集團第三方服務企業講師、跨境電商企業業務員。這類認證講師既具有豐富的企業經驗,又經過了正規的專業理論和教學技巧培訓,授課質量比較有保證。阿里巴巴集團第三方服務企業講師往往是通過招聘有1年-2年跨境電商從業經驗的業務員,經過企業內訓后,使用培訓企業統一的課件進行授課,具有一定的規范性??缇畴娚唐髽I業務員通常來自于高校合作企業,使用本企業的真實案例,通過后臺實際操作演練來讓學生開展實踐操作訓練,從業務操作方面能夠給學生提供很好的指導,但是授課技巧及理論知識方面有些不足。
2.高校師資。高校師資方面,一部分教師通過了阿里巴巴集團橙師認證培訓及考試,獲得了授課資格,另一部分教師通過與企業聯合開發課程、跟課的形式逐步獲得跨境電商的業務經驗,從而開展跨境電商相關的課程教學。這部分教師通常具有較強的教學經驗和一定的跨境電商理論基礎,但是在實踐教學和業務操作方面較為欠缺。
據調查,陜西各高??缇畴娚倘瞬排囵B的能力方向設定與企業需求基本相符,但是從各個能力的層級來看,陜西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遠遠達不到現在企業的需求。例如,在市場推廣和營銷能力方面,陜西各高??缇畴娚倘瞬排囵B停留在客戶的尋找與維護方面,對于區域市場營銷的推廣和策劃能力欠缺;在平臺運營操作能力方面,停留在簡單的產品上傳與維護層次,缺乏后臺運營能力方面的培訓;在外貿業務能力方面,停留在基本業務操作水平,對于國際市場行情把握等方面培養比較缺乏;在英語水平方面,停留在業務環節英語培訓方面,對于跨國文化及禮儀方面的培養比較欠缺。
由于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需要融合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外語等多個專業的多種職業能力,很難通過在某一專業下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跨境電商人才,短期培訓的形式也只能滿足企業低端密集型業務操作的需要。因此,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出現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路徑不夠清晰,以及與之相配套的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培養、培養機制等都無法與現實企業需求相匹配的情況。
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主要包括企業從業人員和高校兩方面的師資,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相應的人才。但是,高校和企業教師聯合課程開發和教材等教學資料開發較少,很難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融合,缺乏綜合應用型師資。企業師資力量隨機性較大,主要取決于高校合作的企業資源質量,因此企業教師的教學質量很難保證??缇畴娚倘瞬排囵B往往通過短期合作項目或專業方向項目組的形式開展,校企雙方投入的師資和人員力量有限,達不到人才培養的需求,且校企合作項目穩定性差,人才培養的延續性也無法得到保證。
在陜西各高??缇畴娚倘瞬排囵B過程中,高校主要是與第三方服務企業合作較多,合作項目也多停留在簡單的操作培訓和人才輸出方面,與實際跨境電商企業的真實項目合作較少;高校與政府合作也僅停留在實踐項目孵化基地的層面,沒有達到參與政府跨境電商項目的層面。因此,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跨境電商企業、政府和高校沒有形成惠及人才、企業、地方經濟發展的合力。
跨境電商企業已經走過了迅速擴張和低端發展的階段,要求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不僅僅要具備傳統的外貿經驗、知識和外語聽說讀寫能力,還要具備對于海外市場潛在需求的分析能力,數據挖掘及分析處理能力,對海外消費人群及文化的理解、對于產品和市場的敏感度、遇到問題和突發事件的快速應對能力,跨部門跨國界的溝通協調談判能力等綜合能力和素養。對跨境電商企業的調研結果表明,跨境電商企業應培養具備國際貿易談判磋商能力、跨文化溝通交流能力、國際市場營銷推廣能力、數據分析處理能力、跨境電商平臺運營管理能力的跨專業融合應用型人才。
目前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都集中體現在跨專業融合的實踐技能方面,因此,實踐教學是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核心,實踐教學平臺及其運行和保障機制的構建顯得尤為重要。實踐教學平臺應突破實踐項目和課程的界限,實現項目孵化基地孵化初期校企合作項目、實訓基地運行成熟合作項目、實踐課程教學引入校企合作項目案例,使不同層次和發展階段的項目服務于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
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需要政府、企業和高校形成利益共同體,建立完善的“三位一體”長效合作培養機制。政府部門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供政策、資金和實訓合作項目;企業為高校提供合作項目、師資交流、技術前沿支持;高校整合政府和企業資源,承擔企業和政府的業務項目,同時整合自身科研力量,為政府和企業解決行業和項目問題。最終三方實現人才培養、人才流動的良性循環,為解決三方人才培養、項目合作、行業前沿問題等提供支撐。
企業和高校跨境電商師資都各有優勢,且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企業和高校應鼓勵雙方的師資進行雙向流動,開展聯合課程的開發,同時發揮高校教師的教學優勢和企業人員的實踐優勢,形成既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又滿足企業實踐需要的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