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景航,廣西河池巴馬瑤族自治縣運輸管理局
交通行政執法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其涉及公路和水路兩方面,其特點為生產線長、點多、面廣,管理對象流動性大,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交通出行的要求不斷增多,各種私家車用來從事非法營運活動,交通行政執法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由于交通執法部門治理交通違法的力度加大,以及運輸市場的競爭加劇,一些違法當中事人為了逃避處罰,不惜使用暴力、威脅等方式抗拒執法工作,使交通執法人員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執法程序繁雜,執法效率低。雖然一些執法單位采取了電腦格式化文書的形式,但交通執法文書仍十分繁雜,處理一起普通行政處罰案件從開始辦案到結案使用執法文書達20多張;二是法律依據不足,可操作性不強。
交通系統內部三個執法部門各自為政,執法職能交叉,尤其是公路路政和道路運政兩支執法隊伍,依據的法律法規不一致,處罰標準不統一,這種各自為政的管理體制,不僅造成交通執法工作的混亂,也是交通執法資源的浪費。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每年各種類型營運車輛逐年增加,而人員編制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而交通執法工作面臨的任務繁重,為了使工作不脫節,一些單位或部門只好聘請編制外的人員來協助執法。交通執法隊伍素質低主要表現在:一是缺少交通管理和交通執法的研究型人才。交通工作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交通執法工作人員熟悉交通的實際工作,而且還要掌握一定的法學知識和管理學的知識,了解社會綜合情況和國家的總體政策,才能發現交通執法中存在深層次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和建議,以供領導決策。二是缺少綜合型的法律人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交通執法工作者不僅要掌握交通行政法律知識,還要掌握民事法律知識、訴訟法律知識、行政復議法律知識,具有應急應變的能力。三是應急處理能力差。四是協管人員眾多,素質難以提高。
產生交通執法工作問題和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有直接的、有間接的,有硬件的、也有軟件的,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原因。
我國有著漫長的封建統治時期,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大多是人治大約法治,依人而不依法,以言代法的現象已經成為一種頑固的習慣性勢力。建國后又因為“左傾”思想的嚴重干擾,使得社會主義的法制屢遭破壞,以言代法、依人代法、以權代法等問題比較嚴重,這種法制觀念的缺少無疑是交通運政執法的障礙。
執法理念未從根本上進行轉變,服務手段薄弱。在為誰執法怎樣執法上存在誤區,總是以管理者自居站在管理對象的對立面發號施令,指手劃腳,造成管理對象的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使矛盾激化。一些執法人員未受過系統法律知識教育,執法工作全靠老同志傳幫帶,沒有真正體現“執法為民”的思想。
現行的交通行政執法體制存在著兩大體制性弊端:一是條塊分割的執法格局,二是政策制定與監督處罰職能的合一。
條塊分割的執法格局。現行交通行政執法體制內存在著兩個不同的管理體系,一個是各執法門類縱向的垂直管理體系,即所謂的“條”;一個是各地方交通主管部門橫向的區域性管理體系,即所謂的“塊”。條狀管理體系主要體現為上下級之間的業務指導關系,而塊狀管理體系主要體現為干部人事關系等由當地交通部門管理。在“條塊分割”的行政執法格局下,“條”與“條”之間、“條”與“塊”之間、“塊”與“塊”之間存在著界限模糊的問題。
政策制定與監督處罰職能的合一。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相分離是公共行政的一條普遍的原則,此舉可以保證國家政策的公正。但在現行的交通行政執法體制下,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并沒有相分離的。各專業管理局的審批管理、現場執法和監督的職能是合一的,這使得各專業局的審批管理和執法處罰失去了獨立和有效監督。在條塊分割的執法格局下,各專業管理局往往為了部門利益,“執法違法”的現象屢禁不止。
首先要把“準入關”,對進入交通執法人員的學歷、政治思想、業務能力進行嚴格審查,把作風優良、政治思想過硬、業務能力強的人員吸引到交通執法的隊伍中來。
有時人民的怨氣不在法律本身,而在于執法人員,社會上最熱議的非屬城管的暴力執法,其實交通行業也存在許許多多執法人員行為不當的案列,釣魚執法、暴力執法、胡亂執法等都對交通部門進行了抹黑,這些執法人員勢必要進行批評教育,嚴重者撤銷其執法人員的權利,普通民眾想要的執法者不會借法律的權力為自己謀求利益,這些都需要上級部門加強監管,采取切實有效的監管措施,讓人們對執法人員能有監督,這才可保證交通行政執法的有效性。
交通行政執法問題的解決必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改善,這其中需要執法者、普通群眾、監管部門、國家政府同時做出努力,相信一步步努力會使交通行政執法問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