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利紅
【摘 要】自2016年5月1日全面“營改增”后,國家稅務總局對建筑業的稅率進行了多次調整。一般計稅稅率先由11%調整為10%,后又由10%調整為9%,這對建筑行業來說,銷項稅額會不斷減少,但同時其可抵扣的進項稅稅率也由16%調整為13%。這種政策既給建筑行業的稅務方面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論文主要針對“營改增”后建筑業面臨的主要稅負問題進行探討,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及應對措施。
【Abstract】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has made many adjustments to the tax rat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ince May 1, 2016, when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a Value-Added Tax". General tax firstly adjusted from 11% to 10%, and then from 10% to 9%.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output tax will decrease continuousl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ductible input tax rate will be adjusted from 16% to 13%. This policy bring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ax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jor tax burden problem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fter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a Value-Added Tax",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s.
【關鍵詞】建筑業;“營改增”;稅收籌劃
【Key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y; "Replacing the Business Tax with a Value-Added Tax"; tax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F810.4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1-0076-02
1 引言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行業之一,“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對其影響也頗大。“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主要可以避免營業稅重復征收的問題,同時促進建筑行業完善其抵扣鏈條。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的漏稅和逃稅行為,有利于企業的不斷發展。單從政策和理論上來講,如果建筑業成本方面能完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能全部抵扣,那么“營改增”政策實施后能大幅降低建筑業的稅負。但是,在實際環境中,建筑板塊有很大一部分成本不能取得合規票據,抵扣率往往較低,另外,“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的會計核算也增加了難度,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營改增”對建筑業的稅務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 建筑業稅務管理面臨的問題
①進項稅票取得困難,企業稅負增加。在建筑施工企業中,發生的成本費用因沒有及時取得專用發票而導致進項稅額無法抵扣的現象比比皆是。例如,因資金不充足無法及時支付供應商的材料款而導致的進項發票無法及時取得;勞務成本占總成本比重過高,建筑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務成本往往能占到總成本的30%左右,而這部分成本由于多種原因很難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另外,建筑企業在施工項目所在地從個體戶手中購買的沙、石、五金材料等往往也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雖然可以去稅局代開,但出于成本考慮,個體經營者大多不愿意去代開。另外,很多小的機械租賃額,如三輪車、小型垃圾清運等也無法取得發票。
②計稅基數和稅率變化。在“營改增”之前,營業稅為價內稅,建筑行業的計稅基數為包含營業稅在內的營業額,稅率為3%,建筑行業只需按照營業額乘以3%即可計算出應繳納的營業稅。而在“營改增”之后,增值稅為價外稅,建筑行業的計稅基數變為用當期的銷項稅額減去當期認證過的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的差額來計算當期的應交稅額,其稅率也按照一般計稅和簡易計稅分別兩檔,一般計稅稅率為9%和簡易計稅的征收率為3%。所以,建筑業在計算稅款時首先得確認是新項目還是老項目,以此來選擇合適的稅率,另外,在之后簽訂合同時也須在合同中標明是含稅價還是不含稅價,避免因合同內容不清晰,而引發法律風險。
③增加了會計核算難度。由于計稅基數和稅率的變化,勢必會增加會計核算的難度。首先,收入的確認不再僅僅是按照合同額或者營業額來確認,而是要將含稅價換算為不含稅價,要區分新項目還是老項目,新項目不含稅價=含稅價/(1+9%),老項目不含稅價=含稅價/(1+3%)。其次,成本、費用的核算也以不含稅價為基礎,這就要求在購買或者提供勞務時要仔細核對取得的發票,準確區分其中的進項稅款,同時還須比較從小規模納稅人購買材料與從一般納稅人處購買原材料哪個成本更低。再次,由于稅款由價內稅轉變為了價外稅,所以簽訂合同時要綜合考慮,避免利潤降低的情況發生。最后,財務科目設置也較之前有了較大的變化,“營改增”之前只須在應交稅費下設置二級明細科目應交營業稅即可,“營改增”之后不僅需要在應交稅費下設置二級明細科目應交增值稅,還需要在應交增值稅下設置三級明細或者設置專欄,如進項稅額、可抵扣進項稅、進項稅額轉出、期末留抵稅額等。
④對財務人員的要求更高。我國國家稅務局對增值稅的征收管理比對營業稅的征收管理要嚴格得多,而且增值稅的核算比營業稅也要難很多。這導致建筑企業的稅務管理不僅僅是工作量上的增加,同時工作難度也增加了不少。這對建筑行業的財務人員來說是個挑戰,不僅要熟悉法律法規,還要學習增值稅的核算,增值稅的納稅申報等工作[1]。
3 建筑業稅務管理應對措施
“營改增”后,建筑業企業能否通過稅收籌劃合理降低公司稅負規避稅務風險,能否深挖企業管理職能促進企業發展,是建筑行業應對“營改增”的重要任務之一。建筑行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嚴把發票關,增加可抵扣進項稅。首先,因增值稅專用發票直接是計算企業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的依據,我國稅法對增值稅的專用發票的管理更加嚴格,對專票的各個環節都有規定,例如,怎么開票,如何保管以及使用都有規定。另外,對于虛開、偽造銷售增值稅發票等行為還有處罰規定。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把好發票關,取得的發票必須是真實、合法合規的。其次,建筑企業應當要求辦理相關業務的人員在流轉環節必須及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因為如果不取得發票或者很久之后才取得發票,就需要提前繳納稅款,這會影響公司的現金流。同時,企業還要控制好公司銷項稅額與成本的匹配,盡量少繳納稅款。最后,要對供應商進行選擇,最好建立供應商庫,選擇能夠長期合作、業務規范、財務制度健全、產品質量過關、能按合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并實時跟蹤管理,淘汰不合適的供應商,增加符合要求的新的供應商[2]。
②做好會計核算工作。會計核算工作是稅務管理的基礎,只有核算清晰準確,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和準確性,才能更好地進行稅務管理工作,并為企業服務。首先,要對會計核算制度進行完善,制度的合理與否是保證其他工作能否有序進行的先決條件,建筑企業應在現有的會計核算制度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網絡信息技術并結合財務軟件,使得會計核算工作能更加的高效、準確,使會計核算工作更加信息化和自動化。另外,還應重視財務管理的規范化,應制定合理高效規范并符合內部控制的流程,并根據需要對其不斷優化,而且在實際執行時也須對流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監督,確保工作能順利開展。此外,對會計核算流程進行優化,要在遵守稅法的要求和公司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會計科目及輔助核算項目。確保會計科目能滿足企業日常業務需求,能分項目分明細地提供公司所涉及的相關財務信息。
③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建筑企業財務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其會計核算質量的好壞和會計核算的效率。建筑企業財務人員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補充業務知識,要及時關注最新的政策法規,掌握稅收優惠政策,要積極學習網絡或者稅局組織的培訓,還要加強與稅局的溝通,請稅局專業人員對相關工作給予足夠的指導。另外,企業的管理人員也需要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可為財務人員聘請外部培訓機構進行培訓,或組織財務人員參加一些培訓機構的沙龍等。建筑企業的管理人員還應重視財務人力資源的管理,要結合崗位需求,安排合適的財務專業人員,還可從企業外部聘請更專業的財務管理者或者稅務專員。從整體上提高企業財務團隊的素質,以更好地應對“營改增”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4 結論
“營改增”政策對建筑企業的影響不僅僅是對會計核算、稅務管理這兩方面,而是多方面的,因此,建筑企業也可從多方面著手應對,如通過加強發票管理、規范合同簽訂、完善相關制度、優化業務流程等,幫助企業應對“營改增”帶來的風險并抓住機遇。此外,還應努力提高公司財務團隊的綜合素質,確保各項制度的順利實施,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率,降低企業稅負,增加企業利潤,提高企業資產回報率,最大限度地增加股東財富。
【參考文獻】
【1】金春.淺議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其完善[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08):72-73.
【2】高淑梅.建筑業““營改增””后的稅負影響及其應對策略分析[J].財會學習,2019(15).